严防针对公共交通工具的暴恐袭击

14.04.2015  12:09

社会治安的好坏,不但同每个人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兴旺发达和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近日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描绘了当前和未来我国“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网的构建图。

十大要点

1 有效遏制暴恐犯罪、个人极端暴力犯罪等

根据意见,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目标任务,就是要增强社会治安整体防控能力,努力使影响公共安全的暴力恐怖犯罪、个人极端暴力犯罪等得到有效遏制,使影响群众安全感的多发性案件和公共安全事故得到有效防范,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明显提升,社会更加和谐有序。

2 公安与武警联勤武装巡逻减少死角和盲区

意见指出,根据人口密度、治安状况和地理位置等因素,科学划分巡逻区域,优化防控力量布局,加强公安与武警联勤武装巡逻,建立健全指挥和保障机制,完善早晚高峰等节点人员密集场所重点勤务工作机制,减少死角和盲区,提升社会面动态控制能力。

3 加强对公交、地铁、火车站等地的安全保卫

在公共场所实施暴恐犯罪,一度增加了人们的公共场所“密集恐惧症”。意见要求,加强对公交车站、地铁站、机场、火车站、码头、口岸、高铁沿线等重点部位的安全保卫,严防针对公共交通工具的暴力恐怖袭击和个人极端案(事)件。

4 娱乐服务业等六个行业推动实名制登记

一些重点行业场所往往是犯罪多发易发的“黑色地带”。意见要求,切实加强旅馆业、旧货业、公章刻制业、机动车改装业、废品收购业、娱乐服务业等重点行业的治安管理工作,落实法人责任,推动实名制登记,推进治安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5 2020年全国中心城区网格化管理“全覆盖”

意见要求,把网格化管理列入城乡规划,将人、地、物、事、组织等基本治安要素纳入网格管理范畴,做到信息掌握到位、矛盾化解到位、治安防控到位、便民服务到位。到2020年,实现全国各县(市、区、旗)的中心城区网格化管理全覆盖。

6 “云计算”助阵治安防控也要讲“智慧”

根据意见,要将社会治安防控信息化纳入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充分运用新一代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智能传感、遥感、卫星定位、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创新社会治安防控手段。

7 实现城乡 视频 监控一体化 监控越来越密集

犯罪嫌疑人长什么样、朝哪个方向跑了……这些信息如能被监控拍到,就会有助于案件的破获。意见强调,加快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建设。高起点规划、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和应用工作,提高公共区域视频监控系统覆盖密度和建设质量。加大城乡接合部、农村地区公共区域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力度,逐步实现城乡视频监控一体化。

8 探索建立公民所有信息的“一卡通”制度

意见要求,建立以公民身份号码为唯一代码、统一共享的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建立健全相关方面的实名登记制度。建立公民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加强社会信用管理,促进信息共享,强化对守信者的鼓励和对失信者的惩戒,探索建立公民所有信息的一卡通制度。

9 专项打击整治电信诈骗、非法获取公民信息

意见强调,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黑拐枪、黄赌毒以及电信诈骗、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非法传销、非法集资、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环境污染、涉邪教活动等突出治安问题,要加强部门执法合作,开展专项打击整治,形成整体合力。

10 重奖举报者,加大对见义勇为人员的表彰

意见强调,要落实举报奖励制度,对于提供重大线索、帮助破获重大案件或者有效制止违法犯罪活动、协助抓获犯罪分子的,给予重奖。完善见义勇为人员认定机制、补偿救济机制,加强见义勇为人员权益保障工作,扩大见义勇为基金规模,加大对见义勇为人员的表彰力度,按照有关规定严格落实抚恤待遇。据新华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