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浙考察 对标先进③丨曾经清波难觅的京杭大运河如何华丽变身?答案是这个!

07.08.2019  17:50

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要论述和对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要求,迅速抓好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和市委十四届九次全会精神的落实,8月4日至8月8日,长安镇委书记叶孔新率长安党政代表团赴浙江省宁波、杭州、嘉兴等地参观学习。紧扣全省大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东莞“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结合我镇“一个中心,五大机遇,六项工程”的中心工作,对标一流、学习先进,认真借鉴浙江省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人居环境整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等方面的先进经验,结合实际,高位推动我镇加快实现“湾区智造之都、魅力品质长安”的发展目标。 

8月6日,代表团一行先后前往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京杭大运河、安吉县天荒坪余村、余杭区小古城村等地,考察运河治理、村民自治、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学习好经验好做法。

考察点1:京杭大运河

借鉴大运河综合整治经验和做法

研究、探讨长安治水所遇问题

长安镇委书记叶孔新、镇委副书记陈敬林等一行,首先来到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在这个投资一亿多元人民币建成,建筑面积一万多平方米,展览面积五千多平方米的博物馆里,代表团成员参观各个展厅,观看各种文物和史料,详细地了解大运河的开凿与变迁、大运河的利用、运河畔的城市、运河文化、大运河在中华民族发展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等内容。


长安镇党政代表团一行还考察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沿线景观建设,认真了解其运河综合整治工作情况,并借鉴杭州的经验和做法,就长安治水所遇到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据了解,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开凿最早、工程量最大的古代运河。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在扬州开凿邗沟,沟通了长江、淮河两大水系,开启了大运河先河。隋炀帝贯通运河至洛阳,元代取直运河直达北京,大运河不断延伸,全长达1797公里。

2014年,京杭大运河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7个城市列入遗产名录,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中最大的巨型文化线路遗产。

上世纪80年代开始,大运河沿岸部分地区经济粗放发展、城市急剧扩张,各种工厂等排放的各种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一度使大运河清波难觅。

杭州位于京杭大运河的最南端,这条河流已经成为杭州人航运的伙伴和休憩的港湾。近年来,杭州非常重视大运河的保护、传承、利用,坚持“保护第一、生态优先、拓展旅游、以人为本、综合整治”,大力实施运河综合保护工程,实现了城市肌理与文脉传承、保护与发展互促共进,使大运河杭州段成为具有时代特征、杭州特点、运河特色的景观河、生态河、人文河,沿河200万居民的生活品质由此得到改善和提升。

考察点2:余村

村强、民富、景美、人和

成为践行“两山”理念的生动典型

随后,长安镇党政代表团一行来到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刚到村口,一块巨大石碑就映入眼帘,上面镌刻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10个红色大字。余村是“两山”理论的诞生地,一条生态文明的绿色发展之路由此启航。现在,这里山清水秀、满目苍翠、鲜花遍地,百姓安居乐业,村庄宁静祥和,代表团成员一边走一边看,认真了解余村的发展历程及丰硕成果,纷纷感叹于眼前的一幕幕和谐画面,更加深刻领会了“两山”论述的深刻内涵,坚定了自觉践行“两山”理念的决心。

上世纪80年代至本世纪初期,余村人靠山吃山,先后建起了石灰窑、水泥厂。红红火火的“石头经济”,让余村集体经济收入一度达到300多万元,名列安吉各村之首。当时全村一半以上的家庭都有人在矿区务工,村民收入排在全县前列。一时村里和农民富了,但好环境没有了,映入眼帘的是一副遭到严重破坏的生态。

2003年,余村人痛下决心,决定关停矿山和水泥厂,还一片绿水青山。关矿关厂,一下子让余村的集体经济收入锐减。但这一痛定思痛的举动,是余村转换发展道路的开始,余村迎来一个历史性时刻。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余村考察时,对村里痛下决心关停矿山和水泥厂,探寻绿色发展新模式的做法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是“高明之举”,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发展新理念为余村指明了方向。在“两山理念”的指引下,余村人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的路子,将绿水青山的环境优势实实在在转化成为建设“两山”的现实生产力,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荣获全国文明村、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全国生态文化村等多项荣誉。如今的余村,村强、民富、景美、人和,成为践行“两山”理念的生动典型。

考察点3:小古城村

坚持党建引领

村容村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最后,长安镇党政代表团还来到余杭区小古城村,学习村民自治和美丽乡村建设的经验。在这里,一间间干净整洁的农家掩映在一片片绿色中,一幅幅乡村美景映入眼帘。代表团成员一边走在乡间道路上,一边向当地负责人了解该村各方面的建设情况,着重学习该村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搭建民主协商平台的相关做法和经验。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2005年1月4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来到小古城村考察调研,提出了“以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服务好三农”的要求,并对小古城村的发展提出了殷切期望。

十多年来,小古城村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村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通过“四议六步”民主协商议事机制,有效激发党员群众的主人翁意识,推动了村里各项事业发展,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叶孔新指出,此行各个地方在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很值得长安学习借鉴,收获颇丰。长安在经过多年的发展后,不少社区已经具备良好的基础条件和独有的优势,希望各相关部门、社区负责人,在考察过程中有所思、有所获,切切实实把在考察中学习到的好经验好做法带回长安,转化为推动长安发展的强大动力,助推我镇各项相关工作开展,取得实际成效。

考察体会

长安镇委委员

陈文龙:

启发确实很大。第一个提高认识增强信心,我们看到了好几个点比长安的条件还要落后,但他们能做到现在这么好的成果,这个值得我们认真的思考。第二个就是要树立坚持不懈,久久为功这样的一个思想,因为这个事情不是一天可以促成的,你看我们今天早上去看那个运河整治,他们从八十年代已经开始往这个方向来做了。第三个就是要全民参与,就是共建共治共享,我们长安下来也是要往这个方向来推进,进一步发动党员干部、群众一起来参与环境整治、城市建设、乡村治理,真正实现共建共治共享这个社会治理格局。

长安镇农林水务局局长

蔡超华:

考察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我更有体会,治水是一个长期的民生话题,需要久久为功,一步一脚印。从"大运河"到"茅洲河",学习大运河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先进经验,岸线的沟通和空间的重塑、历史文化品质的表达、绿化改造、游览设施完善等,结合我镇实际情况,为坚决打赢茅洲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攻坚战,我们要认真落实“四大一高”措施,以茅洲河景观建设为纽带,推进内河涌景观提升,带动更美的城市更新,实现科学、系统、精准治水目标。

长安霄边社区党工委书记

蔡炯朝:

这次我们来浙江学习感觉生态文明建设非常的好,特别在治水方面,长安茅洲河整治,我觉得我们应该配合文明生态的建设一起来做,能从一些实质的方面来考虑自身社区的发展,完善社区的治水建设,在治水上面配合做好治理,能够给村民一个良好的环境,这是对我最大的启发。

长安咸西社区党工委书记

麦达平:

咸西作为镇中心地域要做好旧村改造,我们有这个优先条件,今后我们要学习高泥村、白沙村这两个村的改造,向他们学习以后往这个方向发展,还有高泥村,社区党委对村民的管制和党员的管理,我们今后要向他们这个方面多多学习。

长安新民社区党工委书记、

居委会主任周树发:

这次的参观学习使我深刻体会到,创新发展要坚持绿色环保理念,在发展中也不能掉失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在参观高泥村时就充分体会到,虽然村里收入不高,但村风民风淳朴,幸福感十足。在参观大运河时,深刻领会到我们镇委书记说的一段话,铺设治污管网只是一项工程,关键是要落实做好截污工作,只有截好污了,才能治好水。

学习回去以后,新民社区更加要坚持绿色环保发展理念,积极主动落实好镇委镇政府布置的各项工作,把新民建设成为具有岭南特色的美丽水乡。

长安沙头社区党工委书记

陈裕辉:

我们看了很多这个街道活化跟改造,还有听取了很多关于这个社会城市管理方面的介绍经验,通过他们的介绍,感受很深,启发很大,结合我们社区以后关于这个城市更新,还有社区管理方面,我觉得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去学习,去借鉴的。高泥村的党建工作做的非常好,下来我们也要参照高泥村,使我们社区的党建方面向他们进一步的看齐。

■ 记者/陈亮宇、吕剑锋

■ 摄影/陈亮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