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mo:“个人通风”概念引爆硅谷空气净化产业
继北漂、蚁族之后,北京又成功孕育出了一个全新人种——“雾霾移民”。
凛冬未至,拖家带口的“候鸟”已经开始大规模抢购飞往南方的机票。据澎湃新闻消息,去年12月份,中国有15万人出国旅游,以躲避雾霾。
家庭、办公室、餐馆、健身房、甚至汽车里,踏足进没有空气净化设备的地方,被戏称为“主动服毒”。
可以看到中国市场上,新风系统层出不穷、各种空气净化设备让人应接不暇。然而其实在硅谷,空气净化行业已经有了很大变化——从最早的HVAC系统(即通过中央调控而保证有一定量的新鲜空气能够置换室内空气),后来的室内大型空气净化器,发展到了如今的个人空气净化风潮。
为了了解这个硅谷空气净化产业的新风向,“个人通风系统(Personal Ventilation)”,记者联系到了加州伯克利大学的教授Jovan Pantelic以及硅谷空气净化企业Sprimo的CTO、纽约大学化学博士韩春晓。
什么是“个人通风”?
“个人通风”的理念其实就是不需要净化整个房间,而是高效、快速地改善个人空间的呼吸质量。其实说白了,每个人需要的干净空气就那么多,何必大动干戈来把整个房间都净化一遍呢?
韩春晓的公司Sprimo就在做这件事情——通过短时间内按百分比提高用户呼吸区域的空气质量,来营造个人专属的“空气空间”。他们的第一款净化产品是一个应用了机械滤网的个人空气净化器 (Personal Air Purifier)。除了韩春晓以外,Sprimo的另一位创始人是在硅谷有着超过20年经验、成功创业过四次的产品专家Ray Combs。
Sprimo净化器的身体圆圆的,机身可以旋转90度,漆黑的镜面主板上会显示实时空气质量滤网寿命和风速。这款净化器的外形由美国最著名的工业设计师之一Dan Harden设计,他还设计过Google Chromcast、Nest Cam和Nike Fuel Band等知名产品。
Sprimo的风速控制系统也遵循了个人空间的理念。他们不像传统意义上给用户提供高中低档风速,而是让用户选择干净空气传输的距离,从而调整风扇速度。
假如用户坐在Sprimo半米之外,并将干净空气区域调整到半米时,Sprimo就会自动调整风扇速度,确保让干净空气传输到半米。能把“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准确的控制到这个程度,着实有点科幻。
大型净化器开启后,空气质量会随时间,线性地逐渐提高。而Sprimo采用的“个人通风”原理,则可以在短时间内按照百分比即刻净化空气,无论当下的空气质量是好是坏。韩春晓说,开启30秒后,Sprimo就可以把用户呼吸区域的空气质量提高40%;20分钟后,这个比例能达到60%。
基于这个按比例提高的特性,Sprimo不但可以单独使用,还能和大型净化器协同作用,让净化程度再提高一个级别。
具体来说,当大型净化器达到净化极限时,开启Sprimo,空气质量会瞬间在此基础上再提升40%。这种“协同作用”已经被Sprimo在加州伯克利的实验室里证实。也正是因为这种“协同作用”,Sprimo的市场策略不是代替所有大型净化器,而是在作用有限的大型净化器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空气,让“净化空气”这件事能真正帮助到人们的呼吸。
在加州伯克利大学测试Sprimo与大型净化器的协同效果
韩春晓告诉记者,Sprimo还研发了一款世界上最小的个人空气检测器Sprimo PAM(Personal Air Monitor)。记者实测的感受是,这个产品只需要插到手机接口上就可以使用,在配套app里看到实时空气质量,非常简单有效。
“插上PAM,手机就瞬间变成了‘电子鼻’,让你‘看见空气的味道’。”韩春晓笑着说道。有了它之后,人们能够获得对于空气质量最大程度的“知情权”,也能够通过网络来实时分享各地的空气质量。
个人通风vs大型空气净化器
韩春晓与Ray Combs选择创立Sprimo的原因,在于他们观察到的一个事实:大型空气净化器虽然有一定效果,却很难直接提升人呼吸区域的空气质量。
今年,伯克利大学环境设计学院的教授Dr. Pantelic他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做了一个实地实验,其结果恰恰印证了这一点。
他在办公室中打开一台大型空气净化器,模拟偶尔有人进出、风速开到2档(避免因为噪音而影响办公)的真实情况,来测试办公桌旁的空气质量。
Dr. Pantelic首先找了一个15平米,面积相对比较小的办公室,比较了关门和开门状态下大型净化器的效率。结果是,在关门时,净化器可以在20分钟内除去60%的污染,可是一旦开门,相同时间内这台净化器只能除去30%的污染。
这意味着,在密闭的环境中,大型净化器有不错的作用,可一旦开门开门开窗,效果就大打折扣。而且如果一直关着门,室内环境中二氧化碳含量就会上升,时间一长空气闻起来很不新鲜。
大型净化器开门和关门测试结果比较
从实验结果来看,当不能确保房间密闭及房间面积合适时,这些大型室内净化器在真实环境中对呼吸结果有一定改善,但是并没有质的提高。
其实,官方给出的优秀净化数据(不管是空气净化器公司,还是消费者协会),往往都是在一个全封闭的实验室里,并且开到最大风速而得到的。
这样的数字,在现实生活里根本不可能出现——人们很难保证空间完全密闭,而人进出空间也会带进未经净化的空气,进一步降低净化效果。一直把空气净化器开到最大功率,不仅耗能严重,巨大的噪音也非常影响正常生活。
典型官方净化器测试场地 (截图来源于天津大学环境学院)
正是因此,在雾霾侵袭的时候,许多空气净化器难以独立帮助用户获得足够高质量的空气。而与像Sprimo一样针对呼吸空间的净化设备配合,它们的效率就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通过“个人通风”,规避存疑的净化技术?
同样,“个人通风”系统还能帮助用户有效规避市面上空气净化器的一些“坑”。
比如负离子,这几乎是最受争议的一种净化方式。它的原理是在机器外通过主动跟污染物反应,来将其降解成无污染的化学产物。由于听起来科技感十足,负离子技术是近年来空气净化营销的“主战场”,许多空气净化产品都号称拥有“离子释放功能”。
“美国学界的一致态度是,负离子并不是空气净化的最佳选择,”Dr. Pantelic对记者说。
它有两个缺陷:首先,空气净化的能力并不突出。“大概只在30-40cm内有效,随着距离增大效果很快会消失,”Dr. Pantelic解释道。
其次,它们会在空气中与气体产生化学反应,而在温度过高、温度过低、或空气里有其他可反应原料时,这些化学反应产生的“二次有机气溶胶”可能会比原先要除掉的产物还“毒”上好几倍。
对于饱受雾霾之苦的中国消费者来说,以下这点尤为重要:负离子可能对细菌、霉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即甲醛、苯等等)有些作用,然而它对PM2.5几乎无效。
除此之外, 市面上还能看到的“静电集尘”与“光触媒技术”也会带来很多不可预知的化学反应,有可能产生其他有害的产物。
而“个人通风”系统,正是规避这些“坑”的不错方式。由于只需要净化小部分区域,它的核心科技其实是在于气流,所以可以选用较为传统的可靠净化方式,就能按比例有效净化空气。
在这个全新概念下,还有更多商业上的可能——在空气净化走向“个性化”道路上时,空气属性中的其他几个要素,包括温度、湿度、速度,氧气含量和气味等等,也很可能会扩展出更大市场。
比如最近引爆市场的英国老牌高端家电厂商Dyson,他们的核心科技是“无叶风扇”,用户能够通过旋钮进行个性化设置。看中这个市场的还有欧洲创业公司Exhausto,喊出了“无需分享空气”的口号,通过提前铺设办公室管道,将干净的空气传输给个人用户。
编辑: 彭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