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区报:3个月减少300个入河排污口

12.01.2016  15:47

  ■ 深圳特区报记者 方胜

  记者从深圳市治水提质指挥部获悉,自我市2015年10月1日首次公布各区(新区)入河排污口治理清单以来,全市入河排污口已经从2015年9月底的6485个,减少到12月底的6185个,3个月间共计减少300个。此外,我市内涝点和黑臭水体治理清单已全部按计划向社会公示,旨在通过社会公众监督力量,督促各级政府高效开展相关整治工作,坚决打好治水提质攻坚战。

  入河排污口整治情况每季度公示一次

  据介绍,按照国务院发布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要于2017年底前实现河面无大面积漂浮物,河岸无垃圾,无违法排污口。根据《深圳市治水提质工作计划(2015—2020年)》,要通过“碧水”行动,开展河流综合整治,消除黑臭水体。

  为打好我市治水提质攻坚战,深圳市治水提质指挥部于2015年建立了入河排污口整治挂牌督办制度,自2015年10月1日起,按季度对各区(新区)入河排污口总数变化情况、流域面积10平方公里及以上河流入河排污口上一季度整治情况通过指定媒体向社会公布。入河排污口是污水入河的主要通道。针对各排污口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进行整治,将有效改善河流水质,对水环境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按照2015年10月入河排污口公布数据,全市共有入河排污口6485个。而深圳市治水提质指挥部办公室今日向社会公示的全市入河排污口2015年第四季度整治情况通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底,全市共整治完成入河排污口311个,其中龙华新区整治完成223个,大鹏新区整治完成54个,坪山新区整治完成22个,盐田区整治完成11个,南山区整治完成1个,同时经排查,南山区新发现11个入河排污口。目前,全市入河排污口总计减少到6185个。

  各区(新区)因地制宜加快推进整治工作

  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是水环境治理的重要抓手之一,是实现“碧水”行动目标的重要工作内容。为推进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各区(新区)因地制宜,各显神通,通过雨污分流、截污纳管、执法整改等多种工程和管理措施,积极推动辖区内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

  在本次公布的入河排污口整治情况统计表中,龙华新区以减少223个入河排污口的成绩,勇夺上季度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第一名。据了解,为加快推动入河排污口整治,龙华新区主要是通过工程措施,将部分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纳入龙华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截污完善工程和观澜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接驳完善工程中一并开展,涉及6个片区的排水管网接驳完善工程,共整治完成223个入河排污口。

  此外,大鹏新区主要是通过大鹏较场尾、大鹏墟镇、葵涌葵丰、葵涌三溪等片区污水支管网接驳工程等工程措施,完成了鹏城河、王母河、三溪河及罗屋田河共计54个入河排污口整治;坪山新区主要是通过汤坑水综合整治工程、龙田、沙田及上洋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接驳工程完成了汤坑水、田坑水等河道部分排污口整治;盐田区结合河道上游排水管网雨污分流改造、创建排水达标小区工作,同时加强排水执法,纠正排水管网错接乱排行为,上季度共整治完成11个入河排污口;南山区结合大沙河中下游综合整治工程,完成了大沙河排污口整治工作,同时经排查,在深圳湾片区及双界河新发现11个入河排污口。据了解,此次统计入河排污口未发生变动的各区(新区),目前均在加大力度推进入河排污口整治前期工作。

  加强考核督办鼓励公众参与

  记者从市治水提质指挥部了解到,加强考核督办和鼓励公众参与,是确保《深圳市治水提质工作计划(2015—2020年)》全面完成的重要保障措施。

  我市将把治水提质工作效果作为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的重要内容,在各级政府考核述职中单列污水管网建设、河道整治、黑臭水体治理、防洪排涝四个专题。市治水提质指挥部办公室负责开展日常协调督导,对重点项目进行现场跟踪,及时分析问题提出对策,定期提请指挥部研究解决;市政府督查室负责对突出问题、共性问题和反复出现的问题开展专项督查,对完成情况严重滞后的责任单位及时督办、限期整改;市监察局将出台专项工作方案,加大对治水提质工作监察力度。

  目前,我市已经建立起治水提质公众监督信息公开平台,公布内涝点、排污口、黑臭水体等名称、责任人及整治计划,定期向公众公布治理情况;还将充分发挥环保举报热线和网络平台作用,限期办理群众举报投诉的环境问题,一经查实,给予举报人奖励;并自觉接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市民群众的监督,加大环境水务违法案件曝光力度。我市还将通过公开听证、网络征集等形式,充分听取公众对重大决策和建设项目的意见,推行环保公益诉讼;为公众、社会组织提供治水提质培训和咨询;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社会发展和水环境保护客观规律的认识;倡导绿色消费新风尚,推动建立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形成全民参与的良好治水工作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