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个“全民营养周”广州人吃得太咸太腻

20.05.2015  13:56

本周是我国首个“全民营养周” “吃得太好”容易引发营养危机

本周是我国首个“全民营养周”。今天,广东省营养学会联合全省22家大医院举行营养义诊。在人们的普遍印象中,粤菜是以清淡为主,但随着各式菜系逐渐出现在老广餐桌上,广州人的油盐摄入已经超过《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推荐标准。而在广东地区,营养过剩和营养结构失衡,已成居民面临的头号营养问题。

昨天,广东省营养学会在越秀区白云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举办营养义诊,为居民进行人体成分分析、骨密度筛查等免费检查。

青壮年最不关心营养问题

“社区公共卫生医生平时重点关注儿童、孕产妇、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和老年人群的营养问题。”白云街社卫中心主任陈健英注意到,辖区里的老年居民和慢性病患者最关心营养问题,而青壮年居民则对义诊不感兴趣,很少来咨询,“他们是营养相关疾病的潜在高发人群,最该关心营养问题。”

“营养问题还要去看医生?”梁先生在越秀中路从事门窗生意,平时兼做司机,他的态度刚好印证了社区医生的观察。虽然感慨自己中年发福,腹部绑定“泳圈”,梁先生却没把这当回事。“其实,肥胖正是营养过剩的典型表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营养科主任陈超刚指出,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吃得太多太好带来了营养过剩问题,但在“好吃好喝”、“胖是福气”等观念的影响下,人们往往忽视这一问题。

广东营养问题两极分化

“广东面临的营养问题可谓两极分化。”广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王家骥教授表示,少数经济落后地区、贫困人群和患病人群中仍存在营养不良问题,城市人群则面临营养过剩和滥用营养品带来的营养不平衡问题。

“营养过剩是能量、蛋白质和脂肪摄入过剩,营养不平衡是三大能量营养素摄入比例不平衡,以及微量营养素摄入相对不足导致的营养不全面。”陈超刚指出,从长远来看,营养过剩和失衡造成的危害,丝毫不逊于营养不良。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深受营养过剩问题威胁,过度肥胖以及糖尿病等代谢综合征高发。

陈超刚认为,解决营养危机的最佳办法是加强对公众的营养教育,从小开始。他指出,国家制定的《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明确提出要设立公众营养日,这次设立“全民营养周”更是体现了对营养问题的重视,希望能借此改变公众对营养方面的陈旧观念,改善膳食营养结构,降低“吃出疾病”的风险。

营养话你知

从“吃不饱”到“吃太好”

有学者认为,“吃不饱”是数代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已深深嵌入基因中,一旦处于富营养状态,会因适应不良而发生代谢疾病。

“事实上,医学界还没有把具体的‘节俭基因’找出来。大家喜欢用这个说法来描述营养过剩导致基因变异,进而引发疾病的结果。”陈超刚指出,饮食是环境的一部分。人们在长期的一种饮食结构中,形成了一种基因与此种饮食环境的适应性。如果较长时间的饮食结构的变化,基因在适应这种变化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特定的变异,最终表现为疾病。现代许多疾病就是因为现在物质丰富和既往物质贫乏期间形成的基因之间不相适应的矛盾,因此专家把国人的基因称之为“节俭型基因”。

尿味太重?吃肉太多

王家骥指出,许多人减肥时一天只吃一餐,不吃米饭面食,只吃肉菜来保证能量供给,这样反而会令减肥更易失败。因为脂肪提供能量有9千卡,而米饭等碳水化合物供能只有4千卡,当人在减少进食的饥饿状态下,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会启动,下次进食时会优先储备供能高的脂肪。这也导致减肥者一旦停止减餐,体重就会剧烈反弹。正确做法是不减少进餐次数,每餐在营养均衡的基础上减少总量。

此外,有些人刻意减少米饭等碳水化合物的进食量,仅吃肉类。实际上,肉类代谢产物要比碳水化合物代谢产物有害。“蛋白质分解产物中含有氨,通过肾小管排泄。脂肪被消耗后产生大量酮体,进食太多肉类会增加身体负担。”王家骥说,尿味是由尿液中的氨带来的,如果尿味太重,往往说明当天食肉过量。

最健康的饮食莫过于米饭、瓜果、蔬菜配以适量肉蛋奶,也就是传统的东方饮食。

营养问题不是病?

广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王家骥教授指出,营养素缺乏可直接致病,例如缺铁可导致贫血,烟酸缺乏可导致癞皮病,营养过剩除了表现为肥胖,还能间接致病,增加心脑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的发病风险。

穷人才营养不良?

因饮食结构失衡导致营养不良,在都市人中越来越常见,最突出的是高蛋白、脂肪、糖摄入过多,纤维素摄入过少。部分减肥人士弃米饭、以肉和菜为主食,控制体重但牺牲了营养,造成“营养不良”。

山珍海味营养高?

广东人讲究“食补”,偏好山珍海味等珍贵食材。膳食不宜一味追鲍鱼、鱼翅等“贵食”,是不是需要营养辅助治疗要听专业营养师的意见,并非最贵的食物就是最适合自己的营养品。

数据说话

穗糖尿病年夺千命

记者查阅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编写的最新死因监测年报发现,2011年监测到的44884例户籍人口死亡中,因营养缺乏性疾病而死亡的户籍人口仅为185人。而与营养过剩相关的疾病,单是糖尿病一项,当年就夺取了1061个广州人的生命。高血压心脏病、冠心病更是分别引起2175例和6512例户籍人口死亡。

超过三成体重超标

广州市疾病预防中心在2013年~2014年针对全市居民的一项慢性病综合监测发现,一向被认为身材“小巧苗条”的广州人,在体重控制方面并非模范。

2013年在广州市15岁及以上居民中,6.9%的人体重达到了肥胖级别(BMI≥28),其中男性肥胖率为7.6%,女性6.2%。体重属于超重(BMI在24~27.9之间)的居民比例更达到24.8%。也就是说,加起来有超过三成的受访居民,体重未能控制在理想的范围内。至于有个肥肚腩、腰围超标(男性腰围≥85cm,女性腰围≥ 80 cm)的居民,比例接近四成。

油盐有余蔬果不足

粤菜号称饮食清淡、健康,实际的情况是如何呢?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广州市居民食用盐平均摄入量为6.8克/人日;目前广州市居民食用油平均摄入量为31.3克/人日,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标准食用盐≤6克/人/日,食用油≤25克/人/日,广州人的油、盐摄入量都超标了。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新鲜蔬菜的摄取应在300g~500g/天以上,新鲜水果的摄取量应在200g~400g/天。2013年调查显示,广州15岁以上居民中,有46.96%的比例每日摄入蔬菜水果少于400g。(任珊珊、伍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