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头版:500米就有1个公园!深圳实力演绎“经济好绿色也不少”
面积不到2000平方公里的深圳,2017年GDP高达2.24万亿元。在实现每平方公里GDP产出、财政收入均居全国城市首位的同时,深圳还实现了森林覆盖率40.68%,绿道密度全省第一,全市近千个公园,平均每2平方公里就有1个……
日前,深圳发布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成绩单,其中40项指标达到或超过《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要求。在超额完成“创森”任务的同时,深圳还构建起“山、海、田、园、城”于一体的绿色生态网络,打造出一个“生态化、人文化、精细化”的城市绿地景观体系。
广东如何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同时实现绿色发展?作为我国面积最小的一线城市,深圳在破解土地资源稀缺与生态建设用地之间矛盾,助力打造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上给出了启示。
绿色战略▶▷ 国内首划“铁线”严控无序开发
“一半是静谧山林,一半是繁华都市”,无论是在空中俯瞰,还是打开网络地图,人们都会感慨于深圳在一线城市中独有的绿色生态。
2005年,深圳在全国率先划定了974.5平方公里的基本生态控制线。在接近一半面积的“铁线”内,除重大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园绿地外,禁止其他开发建设。这一举措,有力保障了城市基本生态空间和生态功能,实现了山地、森林与城市的相融与共存。
此后,深圳在生态文明建设上不断加码,2014年,率先在全国推出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2015年底,吹响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号角,并迅速搭建起市、区、街道三级“创森”工作机制,启动52项重点生态工程,出台《深圳市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等6个方案,从绿色战略、法律保障到实施方案,统筹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
深圳还投资10.6亿元实施森林精准提升工程;重点推进11条河流景观改造;新建9个湿地公园,打造滨海湿地生态防护体系;全力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开展全市首次大型陆生野生动物调查,保障城市生态系统安全。
与此同时,深圳政绩考核的“指挥棒”,也越来越清晰地指向生态文明建设。每年深圳都会举办生态文明建设年度考核大会,考核对象为全市10个区、17个市直部门和12个重点企业的一把手;考核结果作为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和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时至今日,深圳森林覆盖率达到40.68%,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5.1%,全年空气优良天数、PM2.5年均浓度等生态环境主要指标位居全国城市前列。
城市增绿▶▷ 钢筋水泥里崛起“千园之城”
“在深圳生活,最吸引我的就是到处可以见到公园和绿地。”深圳交响乐团音乐总监兼首席指挥林大叶说。
无论是繁华都市里荔枝公园的飞瀑椰林,还是中心区里半小时就可到达的塘朗山郊野公园里的原生态,深圳的公园总是离人们如此之近。
数据显示,从改革开放初期的5个公园发展至今,深圳已坐拥942个公园,预计到2020年公园数量将达到1000个以上。与此同时,一个独具特色的森林郊野公园—城市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三级公园体系”逐渐形成,市民500米可达社区公园,2公里可达城市综合公园,5公里可达森林郊野公园。
在所有公园全部免费开放基础上,深圳还陆续在公园内配备五星级标准洗手间、淋浴房、书吧、儿童游乐设施和自动降温喷雾,并拆除围墙,让公园深度融入城市,实现绿化建设与城市公共产品提质、宜居功能有机统一。
在此背景下,总长度约2443公里的深圳各级绿道网络,还串起这些公园和城市的山、林、海、湖。据统计,深圳绿道密度达到1.22公里/平方公里,居全省第一。
“绿”的升华与城市品位的成长,成为城市价值整体提升的有力支撑。深圳人社局发布数据显示,2017年深圳人才引进再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35.67%,生态宜居成为人才来深的重要因素之一。
立体绿化▶▷ 绿色创想点亮“世界著名花城”
“城在林中,路在花中;景在城中,人在景中。”这是深圳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打造“世界著名花城”的美好愿景。
作为我国人口密度最大、空间最为紧张的一线城市,这意味着深圳想要出色完成创森任务,就必须寻求更多元化、更深层次的“增绿”方式。
为此,深圳提出对标国际一流,打造“世界著名花城”。按照规划,深圳将于2019年底建成30条以上“花卉景观大道”、20个以上“花卉特色公园”、219个花漾街区、438个街心公园,初步塑造成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花城景象。
道路之外,深圳还创造性地向空中要绿、屋顶要绿、墙体要绿、天桥要绿,采用立体绿化破解土地资源稀缺和生态建设用地之间的矛盾。
借鉴德国、新加坡等发达国家经验,印发了《深圳市立体绿化工作实施方案》,通过市民论坛、召开现场会、考核等措施,推动政府投资立体绿化项目进学校、进医院、进社区等,并鼓励社会投资大力推广立体绿化,再造城市绿色空间。创森以来,深圳新增立体绿化66万平方米。
共建共享▶▷ 民间力量激活绿色发展强大动能
万科公益基金会理事长王石、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南方科技大学校长陈十一……今年4月,这些知名人士有了一个新身份——深圳市绿化大使。他们将利用自身影响力带动更多人参与到深圳绿化与创森事业中。
事实上,深圳民间的绿色公益力量已非常强大。依托红树林基金会、世界自然基金会等20家公益组织,深圳成立了广东省首个绿色生态公益组织联盟,率先创立国内首个自然学校和广东省首批自然教育中心,开展丰富多彩的自然教育。
为进一步深植绿色理念,深圳还加快推进中国首个国家基因库——华大基因库、仙湖植物园、深圳兰科中心建设;联合腾讯公司开展“数字创森”,激发市民与自然互动兴趣;举办广东省首个大型户外音乐会——2018深圳森林音乐会,开展公园文化周、深圳湾草地音乐会等品牌活动,市民对“创森”工作的支持率、满意度均超过95%。
深圳还筹办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首届国际森林城市大会、首届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黑脸琵鹭自然保育论坛,极大地提升了深圳的国际声誉。
以创森为契机,深圳还有着更大的绿色追求和生态梦想——到2025年,森林覆盖率达到40.92%以上,绿化覆盖率达50%以上;建设3条以上远足径,形成满足多层级需求的全域性绿色游憩系统;新增5个湿地公园,最大限度发挥湿地生态系统效益;建设200处科普基地和30—50个自然教育中心,基本建成以森林和湿地为载体的全民自然教育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