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部命名46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
中国环境报讯 环境保护部近日命名了一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并在日前召开的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现场推进会上进行表彰授牌,树立了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标杆样板,为各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发挥了重要的典型引领作用。
加大污染防治力度 稳步提升生态经济水平
这46个示范市县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大力推动制度创新、环境治理和产业转型,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显著成效,各项工作在省内居于前列,其中一些地区在全国影响显著。一是不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环境污染防治力度,生态环境质量逐年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和地表水环境质量均超过了省级环保部门确定的改善幅度,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全部达到优良,各项指标均在全省乃至全国排名前列。二是严格保护生态空间,积极开展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其中部分地区已经完成划定工作,同时不断提高受保护地区占国土面积比例,积极推动空间规划编制,统筹各类生态空间保护。三是稳步提升生态经济水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单位GDP能耗、水耗、地耗逐年下降,探索资源循环利用有效模式。四是大力开展生态生活和生态文化建设,改善人居环境,增加绿色生态空间,通过引导、激励、约束等多种政策手段,提升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
同时,还有一些地区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方面走在前列,积极开展自然资产负债表与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河长制、固定源排污许可证核发等制度建设,大力开展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示范市县建设有利于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模式
党的十八大以来,环境保护部在生态省市县建设的坚实基础上,着力强化顶层设计,不断推进典型示范提档升级,扎实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市县建设。随着工作深入开展,示范建设的典型引领作用不断发挥。一是有利于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生态文明示范建设中,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并且建设指标中也有明确要求。示范市县建设是体制改革的试验田,可以更好地发挥先行先试的作用,树立典型样板,为推进制度改革提供实践经验。二是有利于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模式和路径。我国区域差异显著,资源禀赋、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各有不同,难以通过“一刀切”的方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尤其需要突出政策的针对性和精准性。示范市县地域分布较广,各地可以结合本地实际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模式和路径,为其他地区提供经验借鉴。三是有利于解决各地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实际问题。生态文明示范建设对环境治理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这些指标恰恰反映了地方环境保护的薄弱环节,与群众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通过开展示范市县建设,可以在区域层面形成合力,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改善提升环境质量。
环境保护部指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要争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践行者和引领者。生态文明建设永远在路上,示范建设不是一劳永逸的工作,获得命名只是今后工作的起点,获得称号的地区要以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契机,强化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任务,结合自身实际,加大改革探索力度,加快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为区域乃至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新的标杆、样板。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各地在生态文明示范建设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完善改进。
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建设,要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切实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努力为建设美丽中国、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