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秀“软实力”扫描:34个微型博物馆隐身大街小巷

08.05.2017  16:03

增强文化发展活力、提升文化影响力,是广州市委书记任学锋在中共广州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提出要提升城市软实力的其中两点。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高标准建设一批重点文化项目,推进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等文化设施合理布局、有序建设……传承岭南文化,延续羊城脉络,留住广州记忆。加强历史文化遗产、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等保护利用……”报告对于未来五年广州市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和提升文化影响力着墨都有细致的安排。

那么,过去的几年,越秀区在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呢?记者为此特意走街访巷,为你展现越秀的文化“软实力”。

老式凉茶铺、传统中草药典籍、各种各样的药材……今年1月,位于广州市越秀区白云街大沙头的广府本草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这意味着,广州老城区的“微型博物馆”又增加了一家,市民体味广府文化又多了一个去处。


2017年1月10日,位于白云街大沙头东四巷的广府本草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广报记者 王燕 摄

社区博物馆蕴藏老城记忆

记者近日走访广府本草博物馆,看到馆外伫立着李时珍、葛洪和赵佗三位岭南中医文化代表人物的雕像。走入馆内,看到的是广州人最熟悉的“汤煲”铜像。展厅里的灶台展现中药烹煮煎制过程,凉茶铺重现了广府凉茶辉煌的年代。而通过岭南医药发展长廊,人们可以了解从古到今岭南中医药文化。在三楼的广府本草学堂,平日开设有各种养生、健康知识讲座。在五楼百草园,用花盆、花坛种植了各种药材,给了参观者一个近距离认识和观察的机会。


百度地图搜索关键字“博物馆”,可以看到,在越秀区版图范围内,有许许多多的小红点。

在越秀区,像广府本草博物馆这样的“微型博物馆”共有34个,它们一般隐藏在社区内、巷子中,体量不大而内涵颇深,蕴藏着老广州的记忆密码。东濠涌河涌博物馆、东平典当博物馆、北京街考试博物馆、光塔街民族文化博物馆、民间金融博物馆、珠光街的普公古陶瓷博物馆等,很值得一逛。

东平大押万木草堂成范例

微博”只是越秀区文化景观的一小部分。南越王宫博物馆、药洲遗址、北京路千年古道遗址、城隍庙、万木草堂、大佛寺……越秀区位于广州市中心,有着2200多年的悠久历史,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历史文化名城的中心城区,保存了广州底蕴最深厚、历史最完整、精华最集中的文化遗产,聚集了众多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历史文化街区,汇聚着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革命文化、建筑文化、民俗文化和五大宗教遗址遗迹,被誉为“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东平大押屹立在中山四路与越秀北路的交界处,现已被被打造成广州第一所典当博物馆。广报全媒体记者 苏俊杰 摄

近年来,越秀区通过保护和活化东平大押、万木草堂、青云书院、逵园等一批建筑遗产,使它们重新焕发生机,其中东平大押、万木草堂作为示范案例入选由国家文物局举办的“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建筑遗产再利用研讨会”,逵园成为近年来越秀区民间人士对建筑遗产“活化”再利用的成功范例。

文化产业在全市领先发展


二沙岛上,汇聚了广东美术馆、星海音乐厅和华侨博物馆等文化单位。广报记者 骆昌威 摄

除了博物馆,越秀区辖内还拥有广东美术馆、星海音乐厅等500多家文化单位,集聚省市级广播电台和电视台6家、影剧院12间、专业演艺场馆4间,全国知名大型报业集团2家、出版社6家,拥有广州市公共文化设施密度最高、功能最齐全、需求最便利的“10分钟文化圈”,为培育文化产业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文化环境。


2012年12月4日,广州市越秀区“创意大道”以国家高新区黄花岗科技园为依托,将破旧杂乱的太和岗旧工业区腾笼换鸟成为广州的第一条创意大道。广报记者 高鹤涛 摄

喜羊羊、铠甲勇士和巴啦啦小魔仙不仅是老乡,还是街坊!它们都诞生在越秀区的“创意大道”上。过去10多年里,奥飞文化、漫友文化、原创动力等动漫巨头相继选择落户越秀,使这里成为中国的“动漫梦工场”。

通过大力培育引导和政策扶持,越秀区文化产业在全市领先发展,全区形成了文化休闲娱乐、动漫游戏、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软件网络、文化创意和设计等七大文化产业。经过多年发展,越秀区注重发挥市场的基础配置作用,逐步构建了以文化为灵魂,以商贸、旅游、信息、科技和金融为支撑相互融合的文化产业体系,形成了创意创作、产品制作、传播媒体、创意产品展示、体验和销售平台、交易消费市场、服务体系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体系。

记者了解到,越秀区制定了《越秀区创意产业发展规划》、《越秀区关于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试行)》、《越秀区高层次人才医疗保障实施细则》等12项系列配套文件,明确文化产业发展的目标定位,从人才、资金、服务等各层面强化保障;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从贴息、房租、作品创意、产品研发、人才奖励、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对文化创意企业和人才提供全方位资助。迄今为止,越秀区已吸引文化创意人才5万余人。2015年,全区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190.68亿元,密度达到5.81亿元每平方公里,产业集聚效应和区域带动作用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