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飞秒开启定制化屈光手术新“视”代

02.08.2017  16:37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近视患者开始选择屈光手术进行视力矫正。北京同仁医院屈光手术专家翟长斌主任提醒:“患者在选择屈光手术时,除了关注手术的安全性(如一般影响角膜愈合的全身疾病,如全身结缔组织疾病、免疫性疾病,不建议患者做这个手术。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病等疾病,要经过治疗,在安全范围内,方可谨慎选择手术),也应依照自身条件、所从事职业等尽可能多地关注术后视觉质量。

如今,屈光手术的进步正在重新定义视觉质量的标准。“视觉质量”不再只是简单的视力评估,更全面纳入了在夜晚,昏暗光线等情况下,患者是否会出现眩光、光晕等视觉干扰现象的评估。翟主任表示:“除了眩光、光晕等由高阶相差造成的视觉干扰,散光也是影响视觉质量的一大因素。

(北京同仁医院屈光手术专家翟长斌主任)

散光和高阶相差是影响视觉质量的主要因素

研究发明,先天性散光非常普遍,临床上能够发现的散光眼高达90%。明显散光眼的发生率为7.5%---75%,取决于研究目的和所定标准。大约44%的人有0.50屈光度以上的散光,10%的人有超过1.00屈光度的散光,8%的人有1.50屈光度或超过1.50屈光度的散光。在屈光手术过程中如果没有将散光度数消除,则对患者看远看近都会造成影响,表现为视物不清晰、成像倾斜,同时会出现头疼、头晕,视觉疲劳等问题。

与此同时,高阶像差是影响屈光手术术后视觉质量的另一关键因素。医学表明,每个人的角膜形态都是独一无二的,所有人都有不同程度的高阶像差,高阶像差的存在是患者术后产生光晕、重影和夜间视力下降等影响视觉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

在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批准的激光手术标准中,全飞秒激光手术可消除50度以内的散光,但对患者不同角膜形态所造成的不规则、不对称的散光和高阶相差无法进行精准有效地处理。

视觉质量标准正在被重新定义

翟主任介绍道:“至今已有26年历史的准分子激光原地角膜消除术在技术的专业成熟性和安全可靠性上都有一定的提升。在准分子激光原地角膜消除术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角膜地形图引导的个性化飞秒LASIK(以下简称个性化飞秒),提升了处理散光的精确性和有效性。“据了解,个性化飞秒术前运用角膜地形图,对患者不规则的角膜进行精确地测量,使得医生能够根据每个患者独一无二的角膜形态量身定制手术方案,让消除高阶相差及散光成为可能。据2016年美国《白内障眼科杂志》关于个性化准分子激光消融治疗手术的论文上,就记载了个性化飞秒技术消除600度散光的案例。手术过程中,通过虹膜识别和瞳孔实时追踪技术对患者的眼球进行精准追踪,即使有轻微的移动,也不会影响术后的视觉质量。同时该技术还增加了散光轴位差异补偿,通常患者躺倒进行手术时,散光轴位会有2-3度的旋转,这时可以通过该技术,补偿轴位的改变。“

个性化飞秒通过角膜地形图引导、虹膜识别和瞳孔实时追踪、散光轴位差异补偿等技术精准矫正不规则的角膜表面,消除散光和高阶像差,帮助患者获得更优质的视觉质量。

特别是对于摄影记者、画家、科研工作人员等对术后视觉质量要求更高的患者,个性化飞秒能够为他们带来更好的视觉体验”。翟主任表示,“我个人认为,个性化飞秒是将来屈光手术发展的趋势和目标”。

 

 

编辑: 许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