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小时审理17个案件!这个黑科技让庭审时间缩短50%

28.11.2018  07:51

大洋网讯 在某民事二审案件庭询中适用“智能快审系统”庭审记录方式,高效审理了17件快审案件,这是广州中院立案庭继“门诊式庭审”后,深入推进繁简分流、提高审判质效的又一次创新性尝试。

据了解,今年1-10月,快审团队共收案11514件,结案10007件,同比分别增加了29.97%和39.72%,结案率为86.91%。

17个案件两小时审理完毕

开庭前,书记员通过可自动抓取当事人身份信息及开庭信息的“快审助手”平台编辑庭前笔录。

庭审当天,书记员首先按照“门诊式庭审”审理流程,向17案的当事人及诉讼代理人集中播放了法庭纪律、诉讼权利义务告知的录音,并集中完成核对当事人身份信息、告知庭审顺序等庭前准备工作。

正式开庭后,叶文建法官直接针对案件争议焦点依序对17件案件进行审理,书记员使用“智能快审系统”对庭审全过程进行录音,并制作框架式语音笔录。整个庭审秩序井然、节奏流畅,17件当事人各异、诉讼请求不同的案件在短短两个小时内审理完毕。

庭审后当事人可申请刻录庭审录音光盘或自行扫描二维码获取庭审录音,无需校对笔录及签名。对此,当事人纷纷表示如此高效的庭审方式,不仅大大节约了他们的时间,同时也促进了司法公开。庭后,法官在审判系统中调取庭审录音文件,借助框架式语音笔录的智能定位查询功能,可随时播放庭审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性问题的录音。

据了解,近年来,广州中院立案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积极探索科技助推繁简分流改革,破解人民法院“案多人少”难题。在年底清案期间,为提高庭审效率,提升审判质效,进一步发挥“简案快审”的作用,立案庭在科信处的支持下,大胆应用科技化手段,试点“智能快审”庭审记录方式,庭审时间平均缩短了50%以上,提高了法官的工作效率,减轻了审判辅助人员的负担。

技术创新改革庭审记录方式

近年来,广州法院受理的案件数不断攀升,办案压力持续加重,法官普遍处于超负荷状态,案多人少的矛盾日益突出。广州中院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案件繁简分流优化司法资源配置的若干意见》,改革以往简案分散办理模式为集中办理模式,在广州中院立案庭设立专门负责办理简单案件的审判团队,即快审团队。立案庭积极探索民事案件繁简分流改革,通过制度创新科学配置司法资源,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创新改革庭审记录方式节约庭审时间。

2017年,广州中院立案庭推出“门诊式”审理模式,70分钟连审两批不同类型的系列案并当庭宣判,推动庭审效率迅速提升。2018年底,立案庭再度探索科技助推庭审质效提高,进一步推进庭审记录方式改革试点工作,适用“智能快审”庭审记录方式。

2018年1-10月,快审团队共收案11514件,结案10007件,同比分别增加了29.97%和39.72%,结案率为86.91%,居全院各业务部门首位;员额法官人均结案769.77件,是全院平均水平的4.73倍;案件平均审限比全院民事案件平均审限缩短近10天。

智能快审系统”6大特点:

智能快审系统”是集庭审录音、庭审框架式笔录、庭审语音智能点播、语音转换文字及庭审录音全面公开等功能为一体的新型庭审记录工作机制。有以下特点:

1.后台自动抓取诉讼参与人身份信息及开庭信息,一键生成庭审笔录,减轻书记员庭前准备工作。

2.格式化庭审笔录模板规范庭审流程,个性化定制快捷键,适应书记员记录习惯,使庭审记录更加流畅、便捷。

3.智能语音打点记录,制作框架式语音笔录,全面客观地记录庭审全过程。

4.庭后无需当事人校对笔录并签名,节约时间成本。

5.提供高效便捷的诉讼服务,当事人可申请刻录庭审录音光盘或自行扫描二维码获取庭审录音,全面还原庭审现场,促进司法公开。

6.支持庭后回听录音与智能语音转写为文字功能,一键生成文字版笔录,辅助法官审理案件。

(广报全媒体记者魏丽娜 通讯员刘侃、文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