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1144个行政村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全覆盖
大洋网讯 近日,记者从广州市城管部门获悉,近年来,广州坚持把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纳入乡村振兴战略、纳入美丽乡村建设、纳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目前,广州市现有1144个行政建制村均实现了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全面覆盖。
据介绍,近年来广州市结合农村垃圾分类工作实际,注重因地制宜、典型引路,有力有序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样板建设。其中2021年,广州在除花都区外的涉农6区创建了200条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样板村,形成了白云沙溪村“云村码”记录分类情况、南沙湴湄村依托星海文化打造分类培训基地、从化西塘村“绿色银行”等一批各具特色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模式。
推动农村垃圾分类,也少不了社会力量参与,近年来,广州市积极创造条件,广泛动员并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生活垃圾分类,鼓励企业积极参与生活分类工作。例如,推进生活垃圾收运网和再生资源回收网“两网融合”网点建设,2021年联合市供销合作系统利用闲置公房、桥下空间等资源建成集环卫收运、资源回收和分类宣传于一体的“两网融合”网点511座,进一步拓展可回收物回收网络。目前,每个行政村至少建设一个可回收物便民回收点和大件垃圾临时存放点,每个镇街至少建设一个可回收物中转站。
针对农村厨余垃圾量多及农村生产的特点,广州也探索出结合农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进行厨余垃圾就地资源化利用的有效路径,推动实现厨余垃圾不出村的模式,解决“垃圾围村”问题。例如,增城濠迳村的厨余垃圾用于喂养鸡、鸭等家禽;从化部分行政村的厨余垃圾用于喂养黑水虻;花都部分行政村的厨余垃圾实行就地果园沤肥返田或安装生态箱、微生物设备就地发酵处理,实现就地资源化利用。
同时,广州市还邀请华南农业大学和省、市环卫协会专家深入农村调研论证,采样分析不同类型村庄生活垃圾理化特性,联合广东省农业装备研究所研发厨余垃圾就近就地处理生态箱。探索利用果园沤肥、太阳能生态箱分解、微生物设备处置等就近就地处理方式,探索出“就地沤肥+生态发酵”厨余垃圾不出村镇的新模式。
广州市城管部门介绍,下一步,城管部门将着重在可回收物回收利用、厨余垃圾就地处理、推动村民习惯养成等方面下功夫,还将综合考虑不同农村的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历史文化底蕴等因素,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合理选择和确定分类投放模式、设施建设选址、资源化利用方式。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贾政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杨耀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