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统筹2.64亿助揭阳35个贫困村脱贫
引进社工关注当地留守儿童
羊城晚报讯 (记者/唐波 实习生/张德钢) 经过三年不懈努力,东莞已经成功帮扶揭阳市35个贫困村走上脱贫致富路。记者9月8日从东莞驻揭阳市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组了解到,截止今年8月,东莞市对口帮扶揭阳市共统筹落实帮扶资金2.64亿元,其中落实帮扶揭西、惠来、普宁三个重点帮扶县(市)资金8068万元,落实帮扶35个贫困村资金1.83亿元,村均统筹资金522.9万元。受帮扶的贫困村目前村均集体收入已经突破10万元,人均收入翻倍增长。而更为重要的是,扶贫组还通过引进社工帮扶,引导当地的孩子们提高学习质量,重点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贫困村变身果蔬高产基地
甲埔村位于揭西县棉湖镇郊北部,距镇区2.5公里,距揭西县城38公里,是一个纯农行政村。也是东莞茶山镇对口帮扶的重点村落,在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开展之前,该村村民经济收入主要以养殖奶牛、种植农作物及输出劳动力为主,201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仅0.95万元,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3111.4元。
记者在甲埔村看到,一百多亩的果蔬种植基地蔬菜瓜果繁茂,由于产品新鲜,销售有路,经常供不应求。在基地旁边,还有一个百顿的冷藏库也正式投入运行。基地的蔬菜在这里经过清洗包装,很多直接运到香港等地,同时,在甲埔村扶贫组还通过建立网上销售渠道,与许多快递公司合作,将产品直接送到周边市民手中。当地村民王大叔告诉记者,自从这个基地建立起来后,他在自己种地的同时,业余时间在基地打工,每月可增加收入2000元以上。驻村干部还将科学的种植技术教给他,免费提供种子,使得他自己家地里面的收入得到了稳定增长。
该村驻村干部贝松涛告诉记者,他们的工作组是2013年6月进驻甲浦村的,由于当时众多青壮年都选择外出务工,村里面大片土地无人料理导致荒废。驻村干部后来经过调研发现,甲埔村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都非常适合果蔬种植,而村民不愿意大面积种植的主要原因是愁销路。面对这一情况,他们很快就找到了对策,那就是将本地的产出优势跟珠三角的市场进行结合,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按照“百亩起步、建立冷库、带动农户、脱贫致富”的实施步骤来带动当地村民发展种植业。
“后来我们跟村委和当地村民进行协调,统筹该村100亩的集体荒地,并将其开发为果蔬种植示范基地,以标准化的‘示范种植’带动农户参与种植。同时还投入了两百多万的资金打造了‘莞揭双到果蔬供应链合作-茶山·甲埔产业基地’项目,为生产的产品找好销路,这样一来,后顾之忧解决了,村民的信心一下子就上来了。”
事实证明,扶贫组通过广播技术、广拓市场打造的“订单”农业是符合当地发展实际的。记者在甲浦村看到,产业基地一期规划项目全部完成,由于基地出产果蔬品质一流,市场口碑良好,已出现供不应求状况,为此基地今年逐步向农户(贫困户)派发二级订单,累计为村集体增收28.3万元,同时也带动100户农户(贫困户)参与了“订单到户”种植,每户每年实现增收2-3万元。
截至今年8月,茶山镇已经统筹帮扶资金1823.65万元,分别启动了对口帮扶3条村的示范基地种植项目,完成了物业经济帮扶、莞揭同心路、自来水安装等村项目92个,开展了技能技术培训、就业直通车、发放农资化肥款等民生类项目6052个,对口帮扶村集体平均经济收入9.94万元,比帮扶前增加9.46倍,对口帮扶贫困户家庭人均纯收入7503元,比帮扶前增加1.59倍.
引入社工帮助孩子学习?
在东莞对口帮扶的35个贫困村中,很多贫困村经济发展落后的同时,基础设施建设也严重滞后。而扶贫工作组也切合实际,在通过发展产业带领村民增收的同时,加大民生工程建设,很多“旧村”换上了“新貌”,位于普宁市革命老区的湖寨村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
湖寨村是石龙镇对口帮扶的一个重点贫困村,同时也是一个“人口大村”,据村干部介绍,该村共有1358户共计7627人,但是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两分。同时,一个接近8000人的村子里面只有一所小学,一家银行,医疗卫生点也不够用,广场、垃圾池、公交站等基础设施相对落后。13年扶贫工作组来到湖寨村后,立即将改善民生的工作摆上日程。先后投入75万元帮扶湖寨村建成“双到综合楼”和中心文化广场,同时还投入20万资金为湖寨村小学完成了运动场、教室风扇、点灯音像等设备的配套。记者在湖寨村看到,文化广场已经投入使用,广场配套的篮球场、公共厕所等设施一应俱全,村道两边的垃圾池也经过“改头换面”林立有致,俨然成了一座新村。
而同样是石龙镇帮扶的红光村和云楼村也经历过同样的蜕变,当地驻村干部告诉记者,这两个村共计投入资金170多万元,在村道建设、公共设施、教学条件、便民服务等方面进行大量优化,成效显著,村民们交口称赞。
云楼村小学是改村唯一的一所小学,记者走访了解到,在扶贫工作组入驻之前,学校里面办学条件落后,操场上是泥泞的土地。而现在的云楼村小学在扶贫帮助下各方面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扶贫组工作人员不仅统筹资金将操场,校门等基础设施进行修缮,还扶持修建了一栋四层的“唯美”教学楼。校貌焕然一新的同时,扶贫组还通过引进社工帮扶,引导孩子们提高学习质量。记者在云楼村小学采访到一名前来帮扶的社工,据她介绍,他们一行六人从去年开始就来到了该小学进行义务帮扶,每个月都会抽时间过来陪孩子们一起学习玩耍,在他们的带动下,很多性格内秀的留守儿童生活状态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