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46个部门“晒三公” 公车开支占比均超9成
深圳公车改革惹人关注 羊城晚报记者 王磊 摄
记者23日从深圳市政府官方网站“深圳政府在线”获悉,已有46个市委和市政府部门公布了2013年度的三公经费“账单”,这个数字在未来几天还将 增长。与去年比较,今年深圳的三公经费“晒”得更早,主动“晒”账单的部门越来越多,三公支出从2012年来逐年压缩。在出国、接待、公车三项支出中,公 车运行维护费用仍是所有部门最大的一项支出,各单位接待经费三年来普遍呈现大幅下降态势。
羊城晚报记者 李天军
超千万部门
公车支出占比均超9成
在46个单位中,公车购置及运行费用均是三项经费中占比最大的一项,过半部门该项支出占比超过八成。但除城管更新了23辆车、公安因机构新增购置了 4辆执法执勤用车之外,绝大多数部门没有新车购置的费用,多是运行维护费用。三公经费总支出超过千万元的有公安、交通、交警、地税、市场监管几个部门,公 车支出占比均达到90%以上,最高的达到98.54%,均是执法执勤公务用车的费用较大。
各个部门的公车平均费用差距则较大,高的达到每辆车6.29万元,低的则只有2.92万元。记者了解到,车均费用较高与多为执法专业车辆,业务量大、用车频繁、车辆比较老旧等都有关系。
根据2013年财政拨款开支的“三公”经费支出决算情况,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支出占“三公”经费八成以上的部门达到21个,占九成以上的部门达到 9个。占比高的部门主要是执法部门,包括市交委、公安局、交警局、水务局、市监局、药监局等。占比最高的部门是交警局,达到98.54%,同时,交警局也 以5256.88万元的公车支出费用排在已公布部门的公车支出费用第一名。
深圳语委办
公车平均支出超过6万
值得注意的是,深圳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有公务用车2辆,2013年的运行费支出决算12.58万元。平均下来,车均支出达到了6.29万 元。该部门公开的信息显示,12.58万元主要开支项目包括:该单位及下属单位公务用车2辆,主要用于普通话推广、普通话培训测试、语言文字规范校评估、 双语双方言等业务用车的费用开支,具体包括2辆公务车的保险费、维修费、燃油费、过路过桥费等。
记者发现,在已公布车均支出情况的单位中,车均支出达到4万元以上的部门包括: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4.08万元)、公安局(4.16万元)、民 政局(5.31万元)、国资委(4.62万元)、水务局(4.73万元)、地方税务局(4.3万元)、统计局(4.76万元)。
有汽修厂员工估算,一辆公务车按每年行驶2万公里计算,养护费用(包括保险费在内,不含路桥费),全年需要近2万元;如果经常在市内行驶,过路过桥费用不高。
公务接待费
已压缩两成今年再折半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厉行节约严控‘三公’经费支出的通知”要求,2013年深圳市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支出要较2012年实际执行数压 缩10%,公务接待费压缩20%,因公出国(境)费用压缩5%。据悉,2013年深圳市本级各预算单位当年财政拨款开支的出国(境)经费、车辆购置及运行 费、公务接待费支出预计执行合计5.22亿元,其中,出国(境)经费0.3亿元,公车购置及运行费4.09亿元,公务接待费0.83亿元,比2012年下 降超过1亿元。
记者获悉,在编制2014年本级预算时,深圳市本级各预算单位继续严控“三公”经费支出。2014年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和因公出国(境)经费严格按 照2013年预算水平实行零增长,并实行规模总控,指标单列;公务接待费则严格按照2013年压缩后水平再扣减50%的控制数编报。据此,深圳市本级 2014年“三公”经费预算控制数为5.12亿元,其中因公出国(境)经费预算0.37亿元、公务车运行维护费预算4.29亿元和公务接待费预算0.46 亿元,较2013年再度下降。
从近3年的三公支出总体情况看,2012年公务接待费为1.15亿元,2013年为0.83亿元,2014年预算为0.46亿元,近两年降幅分别达 到28%、45%,在三项支出中降幅最大。从各单位的“三公”账单看,公务接待费在2013年大幅压缩呈普遍态势,而且今年还会进一步压缩。市教育局去年 公务接待费支出106.55万元,今年预算为70.73万元,下降34%;市公安交警等多个部门接待费支出降幅超过50%。
辣评
省下的钱怎么花 是不是也该公开
□李天军
深圳市46个部门公布了2013年的“三公”经费支出决算和2014年预算的账本,绝大多数部门2013年的“三公”经费支出与2012年相比是下降的。那么,压缩出来的“三公”经费去哪里了呢?
据深圳市财政委员会答复市政协有关提案:今年前8月扣减各单位“三公”经费1.46亿元。那么这笔钱具体如何使用?只有一个模糊回答:“统筹安排用于民生事业发展”。
其实,还有另外两笔钱怎么用,我们也不知道。一是深圳市廉政账户里的三千多万元,二是法院罚没贪官的赃款(数目不详)。笔者曾经询问过,只有一个回答,上缴国库。
三年来,深圳三公经费年年递减,看起来很美,但也要防止部门玩“数字游戏”,通过腾挪、变换口径等将“三公”经费混入其他项目来实现数量上的减量; 如同为应付减少办公室面积,不少领导房间再虚设一张办公桌,造成两人办公假象。而且如果不专款专用,结余下来的钱则失去靶标,笔者建议设立“专项资金”, 用于办学、看病、社会养老、失业救济、重大灾难救助、残疾人救助等等。如此,当能鼓舞社会风气,振奋人心。
民盟深圳市委更独树一帜提出:结余“三公经费”可否定点建医院学校或发放“民生消费券”?在笔者看来,此提议颇具创意,符合特区敢为天下先、先行先试的特点。港澳能操作,内地为什么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