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粤剧”等6个项目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遗

04.12.2014  12:00

  南方日报讯 (记者/杨逸)日前,中国政府网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公布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国务院正式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153项)》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共153项)》并予公布。通知指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表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称调整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广东本次共有6项内容入选项目名录,包括“渔歌(汕尾渔歌)”“抽纱(汕头抽纱、潮州抽纱)”“潮州彩瓷烧制技艺”“陶瓷微书”“传统香制作技艺(莞香制作技艺)”“寮步香市”,涵盖传统音乐、传统美术、传统技艺、民俗四大门类。

  “非遗代表性项目扩展项目”指此前已进入前三批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第四批申报时,由于申报地区和单位不同,只能以扩展保护单位的形式进入“扩展名录”的项目。在这份名单上,广东也有“瑶族民歌”“锣鼓艺术(八音锣鼓)”“粤剧”“彩扎(麒麟制作)”“陶器烧制技艺(枫溪手拉朱泥壶制作技艺)”“中医诊疗法(一指禅推拿、贾氏点穴疗法)”“中医传统制剂方法(太安堂麒麟丸制作技艺)”“民间信俗(贵屿双忠信俗、冼夫人信俗)”“婚俗(瑶族婚俗)”等项目上榜。

  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申报与评审工作自去年9月开始。文化部组织专家按照评审标准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及中直单位申报的1111个项目进行了审议。与2011年公布的355项第三批国家级非遗项目相比,第四批非遗项目在数量上进行了明显的精简。

  广州文木文化遗产服务中心主任朱钢表示,本次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评选,对各地区申报数量和申报材料均有更为严格的标准,突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

  “东莞本次申报的三个项目都百分百榜上有名,这在地级市当中是比较罕见的,也说明当地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努力挖掘得到了应有的回报。”朱钢说。

  潮汕非遗在本次申报中也一如既往保持强势。朱刚认为,这一现象与近年来广东非遗频频亮相国家级工艺展览不无相关。在北京举行的“世纪传承——广东民间工艺大师精品展”也刚刚在上月30日落下帷幕。“这些展览有助于岭南文化的推广,让更多深藏民间的岭南非遗得到了全国的认同。”他说。



前5个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7万亿元 同比增长12.5%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王希)国务院国资委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至5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新浪广东
农业农村部部署高温防御工作 落实抗旱保苗关键措施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于文静)据中国气象局新浪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