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17个高校企事业单位向社会老年人开放饭堂

23.08.2019  11:35

大洋网讯 8月21日,广州市民政局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广州市着力兜牢兜实独居老人、困境儿童等特殊群体基本生活保障等方面的最新进展。记者获悉,目前7个区、17个高校企事业单位饭堂向社会老年人开放,全市11区已开展重度残疾人纳入助餐配餐服务。

社会救助体系更加健全 今年已发放低保金约2.5亿元

在社会救助体系方面,广州市救助标准持续提高。今年低保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1010元,低收入认定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1515元,联动提高特困人员供养标准。截至7月底,全市共有低保23255户,低收入困难家庭2224户,特困人员8622人,发放低保金约2.5亿元,特困供养金约1.06亿元,临时救助金约665万元。

残疾人生活补贴、护理补贴标准分别提高至每人每月165元、220元,护理补贴延伸至3~4级精神、智力残疾人;1~7月,全市发放生活补贴20.56万人次,护理补贴对象70.38万人次,发放资金1.89亿元。

在服务能力方面,荔湾、黄埔、白云等区已完成基层社会救助人员配备。同时,市民政局建设了市综合生活保障平台,实现低保、低收入申请、审核、审批及资金发放的一站式服务;建设了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系统与60余个单位、24类信息实现对接共享,今年1~7月共节约政府资金约7563万元。

下一步,市民政局将修订市低保办法、低收入认定办法、临时救助办法等政策,完善特困人员与居家养老工作的衔接机制,推动特困护理与居家养老服务的无缝衔接。全面落实购买服务加强基层社会救助力量政策,推动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信息平台与综合生活保障系统深度融合,实现社会救助全业务“一门式”办理和“全省通办”。加大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力度。深化低保低收入群众能力提升试点,推动社会救助从经济救助向救助服务转型。

值得一提的是,市民政局还将推进康复辅助器具社区租赁试点工作,依托社工服务站、社区居家养老综合服务中心、康园工疗站等社区机构为租赁地点服务提供场地,拓展线上线下租赁模式,年底前推开租赁服务试点工作。

特殊老年人关爱服务更加完善 广州长者饭堂已增至1036个

在特殊老年人关爱服务方面,广州市已实现服务体系全方位覆盖。对具有本市户籍且在本市居住的符合条件的特殊群体老年人,资助购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安通”智慧养老用户超10万人,其中资助“三无”、“五保”、孤寡、独居、纯老(空巢)、失能(伤残)、计生特扶、低保低收入等特殊老年人(不含高龄老年人)1.7万名,覆盖全市老年人的动态管理数据库和“关爱地图”初步建成。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广州市长者饭堂已增至1036个,7个区、17个高校企事业单位饭堂向社会老年人开放,11个区均已实现重度残疾人纳入助餐配餐服务,未来将尽快实现各个长者饭堂服务重度残疾人全覆盖。

全市确定护理站试点单位70个,新增长护险定点机构40个,将参保特殊老年人纳入长护险试点范围,长护险已覆盖750多万职工参保人员。高龄重度失能老年人照护商业保险辐射至全市80周岁及以上参加城乡居民医保的重度失能人员,自今年7月实施以来,60多名高龄老人享受37项基本生活照料服务和30项医疗护理服务项目待遇。

在养老设施方面,全市建成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7间,在建17间。全市已资助1576户特殊群体老年人家庭、77个居住区进行无障碍设施改造。另外,市民政局还开通了线上社区服务渠道,白云区大源村“社区随约服务网上驿站”今年5月底试运行以来,入驻社会组织、企业等70多家,注册用户1230个,访问量107649次,老年人等村民享受预约服务380多人次,15分钟优质生活圈作用初显。

下一步,市民政局将深化特殊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区–街(镇)–村(居)”三级独居等特殊老年人关爱服务工作网络,建立各街(镇)、村(居)“N对一”联系机制,建全特殊老年人信息台账和定期巡访制度,及时掌握特殊群体生活状况。同时,还将在越秀、海珠、荔湾3个区开展家庭养老床位试点。

此外,广州市民政局还将拓展“保险+服务”。将孤寡、独居、纯老等老年人优先纳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安通、助餐配餐、家庭无障碍改造等养老服务资助对象和补贴范围。依托“银龄安康”意外责任保险,以政府购买服务或公益创投方式,引入专业机构强化对独居等特殊群体老年人的关爱服务。稳步开展“社区随约服务网上驿站”试点,实施“社区公益微创投”活动,推广“邻里互助”“时间银行”等互助模式,引导社会资源投向独居老人等群众急需的民生领域。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秦松 通讯员廖培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