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士力联手广东省中医院打造国际一流临床试验基地

18.04.2016  18:30

助推国内制药企业走向国际

  复方丹参滴丸美国FDA临床III期试验已经顺利完成,有望成为第一个成功闯关美国FDA的复方中成药。中医药国际化能否复制这条道路,还有哪些难关待破?近日,天津雅昂医药国际化发展促进有限公司与广东省中医院共同主办的“药物临床试验质量控制与现场稽查研讨会”在广州召开,双方联手打造的国际化水准FDA和ICH GCP合规性I期临床基地受到美国稽查专家Elizabeth Nelson女士的高度赞誉。天士力控股集团副总裁、雅昂国际总经理孙鹤博士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时透露,目前正在代理国内7个药企9大产品走上了国际化之路,更希望迅速联合一批国内药企和投资机构,大力开发院内制剂。未来甚至或可使用基因和蛋白组学分型的思路解释中医辨证施治理念,助推中国医药走向国际社会。

  现状:中医药国际化 临床试验数据难过关

  资料显示,目前全世界中成药市场每年销售额达到300多亿美元,日本、韩国所占份额高达80%-90%,拥有绝对中药材资源优势的中国却只占5%的份额。国内中药企业“中药国际化”有演变为“中药材国际化”趋势。中医药企业走向国际的能力匮乏,成为行业的隐痛。

  天士力控股集团副总裁、雅昂国际总经理、原美国FDA专家主审官孙鹤博士表示,中国医药研发目前进入了一个如火如荼的阶段,但由于历史原因,基础仍然比较薄弱。“现在中国几乎没有创新药进入国际市场,在国际ICH协会(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规定国际协调会议),中国还只能以观察家的身份列席。在临床试验的质量控制方面,国内临床数据难以获得美国FDA或欧盟EMEA的承认,这些都限制了中国医药的发展和国际化进程。

  而另一方面,国家食药监总局对药物临床试验质量标准的要求不断升级,2015年7月开始的临床试验数据自查核查工作,将国内临床试验质量问题推向风口浪尖。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卢传坚介绍,全国共有480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广东省有44家,约占全国的1/9。一个现实的问题是,临床研究质量远远不能满足现行标准:“7.22公告”发布至今,1622个项目大部分撤回注册申请,其中中药项目几乎全部撤回;对照现行的数据核查标准,“数据不完整”成为大部分新药临床试验的共性问题。

  天士力复方丹参滴丸重启闯关美国FDA前后历经了近10年,项目总师孙鹤博士指出,非常希望可以通过在美国FDA的13年工作经历和复方丹参滴丸闯关FDA的海外临床研究经验,在国内打造一批国际一流的GCP合规临床试验基地,把中国医药国际化临床研究花费最大、费时最长的部分放到国内来,推动国际认可中国临床研究数据。

  动作:打造国际化临床基地 承接国内外项目

  据介绍,天士力控股集团2013年底与广东省中医院签署协议,在多个方面开展战略合作。2014年,天士力旗下雅昂国际和广东省中医院合作开启I期临床试验基地国际化GCP合规性提升改造项目。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在近日召开的“2016医药研发国际化创新发展——药物临床试验质量控制与现场稽查研讨会”上,稽查过全球近200家临床试验基地的美国稽查专家Elizabeth女士,对广东省中医院I期临床试验基地给出了“亚洲第一、全球第五”的评价。

  “通过国际一流临床试验基地的打造,我们希望在这里验证一批产品,做一批国际合规性临床研究,带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孙鹤博士表示,雅昂国际希望通过复方丹参滴丸国际化中取得的经验,帮助中国其他医药企业也进入国际社会。

  据透露,雅昂国际目前正在为国内7个企业9个产品提供进入国际化的服务。

  这些产品包括以岭药业的莲花清瘟胶囊、海王生物的虎杖苷注射液,云南白药用于肌肉损伤止痛的几个产品、太安堂的麒麟丸等等,有的已经进入美国FDA的II期临床试验。“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帮助一大批中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孙鹤博士透露,打造出国际一流的临床试验基地后,有很多原本不得不在美国、西欧做的中西药临床研究就可以放在国内,比如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试验、备选药物的最高耐受剂量的爬坡试验、仿制药生物一致性评价、儿童用药拓展研究等等。在中药方面,“比如说,某人正在服用六味地黄丸或其它什么中药,万一得了感染,能不能服用某些抗生素?两者之间会不会发生药物代谢或药效学的相互作用?今后中药要进入国际市场,就必须做这些药物相互作用试验、剂量爬坡试验、肝肾功能下降病人的药物代谢动力学试验、及其他一些安全性试验,才能回答这些问题。这些试验如果都在欧美等国外做,太贵,太慢,也无必要。这些临床试验今后可以放在中国做,并被FDA、EMA所接受,那将可以为中国企业节省大量资金和时间,同时又可以提升本土中药研发的整体水平。

  据悉,按照双方协议,雅昂国际协助广东省中医院完成I、II、III期临床研究基地进行全面的FDA GCP和ICH GCP合规性提升后,雅昂国际承接的海内外项目拥有在广东省中医院临床基地实施的优先权,因此雅昂国际承接的中国医药产品国际化研发项目不但可以保障质量的FDA和ICH GCP合规度,而且可大大缩短申办方为进行临床研究而等待的试验排期,节约费用,加快新药的国际化开发进展。同时又可以吸引一批海外跨国药企在这里进行面向海内外的临床研究。

  问题:院内制剂产业化难 与体制有关

  中医院的院内制剂大多来自于古方或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的经验方,经过长期检验,药效显著。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大部分院内制剂仍只能禁锢在医院之中,产业化者少之又少。以广东省中医院为例,有批文的院内制剂有500多个品种,常规在用的有300多个,但产业化开发成功的只有10多个品种。

  孙鹤博士表示,和广东省中医院的合作过程中,发现省中医院有大量好的制剂,未来或将从医院处方制剂中选取产品,联合海内外企业和投融资机构一起进行高质量高规格的开发性研究。“比如银屑病,目前除了激素治疗外,就是维甲酸,大量长期使用这两类药物,对病人有很多副作用。省中医院治疗银屑病的院内制剂,属于中药产品,有长期的临床经验和进过验证的临床效果。我们希望由天士力和雅昂国际一起,带领一批有国际化意愿的企业,把大量类似的优良医院制剂,带入国际社会。” 孙鹤博士欢迎任何有意愿进行医院制剂海外研发的药企和投资机构共同合作。

  对于院内制剂难以产业化的问题,孙鹤博士认为,不能不说跟医院现状和体制无关。“中国医院都在体制内,医生在体制内工作,科研只是医生的第二位的工作。体制内的项目,转给体制外的企业,特别是海外企业,过程中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不够清晰和健全。比如,把项目转让给海内外企业时,数据是否合乎“观察性数据”的标准?是否有PCT专利的保护?是否会被说成是国有资产流失?科研人员可以得到怎样的合理回报?等等,这些都是会碰到的现实问题。广东省中医院在这方面已经探索出了一些很好的经验和做法。”

  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卢传坚教授则进一步指出,把院内制剂产业化,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仍然受到新药审批流程的限制。“西药化药从实验室走出来,在实验室证明有效,再回到临床来看对人是否有效。而中药是先在临床长期实践,有的方药流传几千年,经过无数人的临床试验证明有效。现在有个最关键的问题是,这些中药需要回到实验室重新做动物模型试验,需要老鼠点头。

  卢传坚教授表示,中医在临床是辨证论治,很难做动物模型,跟人的疾病症候分类是两码事,“在临床很有效的药,做动物实验效果可能就出不来,因此常常做到一半做不下去。我们一直在跟国家呼吁,中药的审评应该改变一种模式。

  未来:基因分型或将中医理论转换成国际语言

  中医药要走向国际化,如何转换语言也是关键。孙鹤博士介绍,中医药讲究君臣佐使,辨证施治,这些国内的年轻一代都搞不懂,让国际社会理解和接受这些理念要花费大量的工夫。“如果我们能够在病人的基因,蛋白组学和体征症候之间做做相关性研究,那么今后就可以把中医的症候分型,变成用基因谱、蛋白组学来进行分型,实现中医药的精准治疗。这种做法肯定会解释辩证施治的科学内涵,在整个国际社会上形成重大的反响,也会把中医药治疗疾病的观点和水平提高到崭新的水平。”据透露,天士力和雅昂国际跟广东省中医院正共同在这方面开展一系列的大數据挖掘和方法学验证性研究。

  卢传坚副院长也认为,中医的辨证论治,西方人士很难理解,觉得非常深奥。现在有这么多科学手段,为揭示中医的科学内涵创造了条件。“我们有一个远大的目标,中医药不能总是作为替代医学出现,它的博大精深,国际热潮都在研究。作为国人,揭示中医药的科学内涵,是我们的责任。我们医院在建设研究性医院,它的核心就是研究水平要得到国内和国际的认可。我们希望借助天士力和雅昂国际的这种国际化和现代化的思路、方法和途径,加快中药新药的海内外开发,为全人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