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龄中华白海豚两次误入内河十天多 正全力施救

24.10.2015  11:39

  中新网广州10月23日电 (索有为 粤海渔)记者从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23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一头年龄约35岁的中华白海豚接连两次误入内河已达十天之久,各相关单位和部门正全力施救。

  据该局通报,从10月12日至今,在佛山东平河和广州珠江河道先后发现了误入内河的中华白海豚,经专家确认为同一头高龄中华白海豚。10月12日发现中华白海豚后,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和佛山市渔业主管部门调集渔政队伍、珠江口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有关人员和当地渔船、渔民参加行动,长隆集团派出海洋动物专家到现场指导。经过多日的跟踪观察,最后研究决定采用声波驱赶方式送白海豚回珠江口。16日,动用了8艘渔政船和40多艘渔船,采用“声驱法”将白海豚从佛山南海五斗桥水域驱赶往莲花山出海口,全程40余公里,护送行动前后历时7个多小时,误入内河的白海豚按设定的方向游向游出内河,驱赶过程顺利,这是近十年首次成功在河道水采用该方法驱赶海豚。

  而广州珠江水域在17日又一次发现白海豚踪迹,广州市海洋与渔业局派出6艘渔政快艇进行多次搜索。22日下午,广州渔政支队在珠江大桥西桥水域发现该头中华白海豚,考虑到海豚的健康状况,为避免大规模的驱赶对其造成过大的压力和伤害,采用快艇跟随和巡护的方式尝试将其引向出海口,至当天下午6点左右,该海豚已向出海口方向游动近10公里。

  经专家对比白海豚背鳍照片确认,在珠江水域出现的白海豚和佛山发现的是同一头,在珠江口中华白海豚保护区的数据库中的编号是“0421-YI”,2011年首次拍摄到该海豚,体色全白,当时保守估计约30岁。

  相关专家介绍,该头中华白海豚因疾病或年迈,身体出现状况,回声定位系统无法正常工作,无法辨别方向,所以误入河道。加上在淡水河道内停留多日,健康状况不佳,皮肤出现病变。而海豚属哺乳动物,需常出水面呼吸换气,一旦缠绕在过大网具中,如无法及时拖出水面,易造成窒息死亡。因为它接连两次误入河道,目前判断再行驱赶和用网捕救捞都不太可行,目前只能顺其自然,然后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救护措施。

  此外,因为该头中华白海豚目前所处内河河道多船舶来往,相关部门至今仍在周边守护,以免它受到人为伤害。

  据悉,中华白海豚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海上国宝”之称。珠江口是中华白海豚的主要栖息地,分布着中国最大的中华白海豚种群,根据多年调查监测评估,目前约有1800余头。

  根据珠江口白海豚保护区的统计,广东省此前平均每年发生1-2起中华白海豚误入河道的案例,近年来均通过渔政船跟踪护送的方式顺利送回大海,2012年3月,佛山南海区罗村水域发现一头受伤的老年中华白海豚,该白海豚被护送至珠江口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进行救护,在保护区度过了300多天后,这头白海豚终因年老体衰自然死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