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成深圳人在家中吃年夜饭 蚝成为原住民年夜饭必备

08.02.2016  10:40
八成深圳人在家中吃年夜饭 - 新浪广东
八成深圳人在家中吃年夜饭 - 新浪广东
八成深圳人在家中吃年夜饭 - 新浪广东
八成深圳人在家中吃年夜饭 - 新浪广东
来源: n.sinaimg.cn
夕阳照耀下的鹏城。 南都记者 徐文阁 摄 罗湖火车站广场一对相拥而坐的恋人还在候车。南都记者 徐文阁 摄 罗湖黄贝岭一处广场,有年轻妈妈正教女儿学步。南都记者 徐文阁 摄

  中国人过新年,讲究的是和美、团圆、喜庆、平安,而最能表达这些朴素愿望的,便是除夕当晚的“年夜饭”。近几年来,深圳人的年夜饭有什么特色与新花样?是略显新意的西式简餐?还是注重传统的中式美食?随着农历猴年临近,南都记者走访不同家庭与餐厅发现,大部分市民依然坚持传统的年夜饭菜式,只有少数市民选择了更加新颖的菜式作为自己全家年夜饭的选择。

  原住民年夜饭“寓意”多

  48岁的曾创兴,是宝安沙井新桥社区原住民。除夕夜,平日六套碗筷的餐桌,整整齐齐摆上了十几套碗筷,各类美食冒着热气端上桌,显得十分热闹。

  “逢年过节,我们兄弟姐们都会带上家人回来,和老爸老妈一起吃年饭。”曾创兴说。曾创兴一家三口和父母同住,为了照顾年逾8旬的父母,还请了一名护工,平日里六个人一起吃饭。除夕夜,为迎接兄弟姐妹们的到来,他加多了一些椅子和碗筷。他的哥哥一家八口人虽然定居香港,但是每年都会返回新桥拜年。餐桌上,各种美食也颇为丰盛。沙井靠近珠江口,历史上盛产生蚝,远近驰名。蚝,也成为原住民年夜饭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美食。

  而在曾国祥家中,除了各种主菜,油角、煎堆、炒米饼、油炸糖丸等特色风味小吃也相继出炉。盆菜,也是早早地准备好了,在除夕夜子时用来拜神,年初一供家人享用。曾国祥介绍,原住民很少在外过年,即使定居港澳乃至国外的,如果父母尚在深圳,都会不远万里返回深圳过年,同吃年夜饭,共品家乡美味。

  传统年夜饭更有感觉

  红桃粿、酵粿、白饭桃……家住罗湖区的陈小姐是地道的潮汕人,年关将至,她和家人已经开始风风火火准备起了年夜饭上的特色小吃了。“我们潮州人最是注重传统了,讲究可多呢。”陈小姐说,从小到大每年的年夜饭都是如此,应该吃什么,怎么准备都有一套传下来的规矩。除夕年夜饭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年夜饭自然也得尊重传统,“这样才有年的感觉。

  与陈小姐一样,住在福田区的谭女士一家同样选择在家准备自家的传统年夜饭。“这是我们家的规矩了。”谭女士祖籍江西,上世纪90年代谭女士一家举家搬到了深圳。但至今仍保留着在老家的习俗。“酿豆腐肯定是必不能少的,寓意来年兴旺多福,然后就是红烧鱼,寓意年年有余。”谭女士说,年夜饭上的菜式与习俗是老辈人留下的瑰宝,是要代代相传的。

  新式年夜饭耳目一新

  与陈小姐和谭女士不同,今年春节,小李一家的年夜饭让人耳目一新。“我老家在湖南,今年全家决定不回老家在深圳过年了。”小李告诉记者,平日里工作太忙一直没有时间陪陪家人,正好今年不回去就决定带家人去外面吃年夜饭。“每年都是吃中餐,今年想试下不一样的。”小李说,因为在外企工作深受西方文化影响,自己最终选择了一家西餐厅。于是,三份特级牛扒,一瓶上好的红酒,外加几分西式简餐,这便成为了小李一家的年夜饭,“只要和家人在一起,吃什么其实并不重要”。

  老乡组团同吃年夜饭

  一周前,来自河南的李庆彬就在微信群里发布信息,召集留守深圳的河南同乡们一起拼年夜饭。李庆彬是共青团河南省委驻深圳工委书记,他的提议,得到不少河南籍青年的响应。昨日下午2时许开始,十几名老乡陆陆续续赶到罗湖红桂路红桂大厦,自己动手筹备年夜饭。采购食材和零食、擀面皮、择菜、切饺子馅……大家忙得不亦乐乎。

  李庆彬说,这些老乡大都是独自在深圳打拼,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回家过年,没有家人相伴,相对于A A制在餐厅预订年夜饭的方式,发动大家自己动手做法,让每个人更有参与感和归属感,也更能增进大家的交流与互动。

  餐厅年夜饭预订火爆

  值得一提的是,与过往相比,市民在餐厅预订年夜饭的数量也明显大幅增长,有不少餐厅的年夜饭席位更是早在一个月前便已被预订一空。

  深圳市烹饪协会副会长薛先生介绍,设有年夜饭服务的主要是大型的中高档酒楼,小酒楼、小餐馆多选择放假。在餐厅预订年夜饭的,95%以上为家庭聚餐,少数为朋友、老乡或同事聚餐。随着深圳城市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深圳人留在深圳过年,此外还有不少北方人举家前来深圳过年,他们也是深圳各大餐厅年夜饭的重要消费者。

  (南方都市报)

前5个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7万亿元 同比增长12.5%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王希)国务院国资委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至5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新浪广东
农业农村部部署高温防御工作 落实抗旱保苗关键措施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于文静)据中国气象局新浪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