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智库:中国“不安全空中拦截”到底啥意思

27.08.2014  22:35

  澳大利亚洛伊国际政策研究所网站8月25日文章,原题:中国的“不安全”空中拦截到底啥意思?

  据报道,上周,一名中国战机飞行员对美军 侦察机 玩了些“壮志凌云”式的飞行特技。按五角大楼某官员说法,在南海国际水域上空,这架携带武器的中国战机向美国海军P-8“海神”侦察机做出一系列“不专业和不安全”的动作。

  中国不认可美军说法,而美国似乎在缓和局面,一些未透露姓名的美国官员告诉《华尔街日报》,此类空中“遭遇”或许要归咎于中国军方个别或者是一群飞行员。他们还说,他们并不认为这种具侵犯性的飞行动作直接受命于中国军方。

  显然,就如何管控这种拦截行为而言,美国和中国需要增进相互理解。明确的规则和程序会减少两国因对方“无赖”而仓促做出误判的可能性。谈及“交通规则”,《华尔街日报》认为,美国称所有船只都有权在别国领海外自由航行,国际法规定领海范围为距海岸线12海里的水域。中国声称这并不适用于军事侦察和绘图等活动。

  从实力上看,当前的海洋侦察和谍报天平仍倾向于美国。中国甚至没有远程海上巡逻飞机,或任何美国本土附近的军事基地。相比之下,美国不仅在日本、关岛和夏威夷设有基地,还重建了配备新型侦察机和无人机的舰队。

  倘若中国确实发展出定期在美国太平洋领土或者美国本土附近进行侦察的实力,美国那时的反应将成为晴雨表,显示美国到底是否愿意向中国“割让”大国权利和殊荣。这次,中国的举动或许是危险而具挑衅意味的,但这种侦察活动要是出现在你家后院,效果就不一样了。

  最后,有必要静下来思考,科技将如何改变这种高风险游戏。如果美国侦察机并未搭载人员,上周的事件会有怎样的发展?一方面,不涉及人员安危将降低对美利害关系。另一方面,在对人无风险的情况下,美军指挥官是否更乐意冒抵近侦察中国的风险?(作者萨姆·洛基文,王会聪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