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走出去如何共赢?国际化 属地化

28.10.2015  15:27

最早金风科技国际化的初衷是因为国内市场很难,我们想着产能过剩走出去。但是其实这种想法是一种掠夺、一种单独的需要,一种没有考虑我们给海外的市场带来多少价值的走出去,这种走出去基本上很难成功。”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海波在10月23日举办的中国国际电力合作论坛上,强调企业走出去一定要与当地实现共赢。

会上,在谈到中国企业如何走出去的话题时,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研究规划部主任张世国直言,当前中国企业走出去存在全线出击、力量分散的毛病,即所有的企业,大大小小的企业都想出去;而且什么地方都去,力量很分散,形成不了什么竞争力。因此他建议,企业要联合抱团,以企业群的方式形成自己的竞争力。

王海波则对与会者分享,民企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优势体现在管理机制与国企相比较好,“走的会轻快一点,包袱少一点”。而金风科技在走出去的过程中,紧紧坚持着技术、市场、资本、人才、管理五个维度的国际化与属地化战略。

金风科技的国际化,最早是技术的国际化,通过收购海外的技术公司,实现了领先于行业的技术。此外,在认证方面,中国企业一方面在适应国外的规则,但另一方面,金风科技和华锐风电也在推中国认证走出去,使得中国的认证能够被世界接受。

王海波认为,市场的国际化和属地化的关键,是要找到跟当地双赢的机会。比如金风科技海外95%以上的员工都是当地人,而且建立了一个完全符合当地的有竞争力的薪酬规则,他们的薪酬比中国企业的员工高很多,这一点极具挑战性。

此外,即便很多时候中国的东西运过去很便宜,金风科技还要坚持买当地的东西,因为要与当地实现双赢。这样当地人就认为这是当地的企业。

人才的国际化则表现在,要相信海外的职业经理人和西方的文化管理理念。“文化层面是最难的,咱们中国人的思维模式是一个人性本恶的思维模式,我们会先把事情往最坏去想,喜欢批评人,其实在欧洲、在美国基本上这样的思维模式没办法开展工作。”王海波进一步解释。

管理的国际化也相当具有挑战性。比如中国对担保的一些判定,一些商业模式的判定,会计准则的判定,和美国、欧洲非常不一样。而且,国与国之间、民族和民族之间是有差异的,怎么让员工之间放弃这之间的隔阂,也相当难。

我们做了大量的实践。比如,我们在当地做很多的社区活动,邀请项目所在地的一些社区的当地居民到中国来,我们让他感觉到什么是中国。有了这些的国际化,我们就真正融入到了国外。”王海波说。

据悉,中国国际电力合作论坛是第七届中国对外 投资 合作洽谈会(简称“外洽会”)的专题论坛之一。第七届外洽会于2015年10月22日至23日在北京展览馆举行,主题为“新常态、新机遇:开启海外投资大时代”。

此外,国企和央企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还应将公司发展与国家的“ 经济 外交”相结合。中国葛洲坝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怀亮建议,“推进国家政策与市场国别以及具体项目的深度融合,通过这些开拓国际市场。

前5个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7万亿元 同比增长12.5%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王希)国务院国资委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至5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新浪广东
农业农村部部署高温防御工作 落实抗旱保苗关键措施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于文静)据中国气象局新浪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