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安大学副校长:国内无成型恐怖组织

23.06.2014  06:01

  中国公安大学副校长李健和在昨天出席第三届世界和平论坛期间表示,目前,中国国内还没有成型的恐怖组织,最大的恐怖威胁来自“东突”恐怖组织向国内的渗透。

   不排除未来产生的可能性

  李健和提醒:“也不排除在国际恐怖主义活动的影响下,如果有关措施不能很好到位和实施,国内产生一些恐怖主义组织的可能性。

  他介绍,依据中国法律,中国政府先后于2003年、2008年、2012年,认定了三批恐怖主义,其中包括四个恐怖组织,他们是东突厥斯坦伊斯兰运动、东突厥解放组织、世界维吾尔青年代表大会、东突厥斯坦信息中心,这是打击这些恐怖势力的重要举措,为开展反恐工作确定了具体的工作方向。

  目前,中国有关部门正全面研究制定中国的反恐怖主义专项法律,将为更全面推进和加强反恐工作提供保障。

   反恐国际化不容许双重标准

  李健和介绍,在反恐双边合作关系的建设方面,中国已同俄罗斯、美国、巴基斯坦、阿富汗等许多国家在反恐资金侦查、人才培养、情报交流等方面开展了建设性工作。他透露,今年下半年,中国公安大学将为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培训警官,内容涉及反恐国际合作。

  对于某些国家在反恐问题上持双重标准,李健和表示,不仅中国持反对态度,很多国家也不赞成在反恐问题上持双重标准。因为恐怖活动是带有国际性的,如果持双重标准便很难开展国际合作。“实际上,有些国家坚持双重标准的国家,也在逐渐认识到这样一个问题的危害,我想在这个问题上可能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双重标准对于防范和打击恐怖主义是不利的。

   观点

   ”日言论引现场交锋

  在昨天上午的小组讨论环节,来自多国的嘉宾及学者就日本的政治安全走向与亚太安全前景进行了交锋。

   新加坡专家“”日本被驳斥

  新加坡外交官、南洋理工大学教授百瑞·代斯克在发言中指出,日本的安全政策的扩张不具有危险性,日本只是想和别的正常国家一样。这一说法被与会的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所长李薇反驳。

  “我与新加坡的代斯克先生的感受不同。”李薇开宗明义地指出,日本的政治安全正在全面加速右倾化,这样的日本对亚太安全的负面作用很大。

  她说,日本为了实现这个正常国家的目标,走的是一条修宪摆脱战后体制的道路,在战略安排上也是进攻性的安全理念,这很不让人放心。它利用日美同盟关系,利用中国威胁论,它的这种思维和手段会造成地区关系的紧张,也增加我们地区安全的不稳定性。

   日泰斗批“积极和平主义”虚伪

  日本早稻田大学前校长西原春夫表示,安倍内阁刚刚在经济方面小有成绩,便又把重点转向了他最终的目的,就是脱离战后体制。

  在谈及安倍于去年9月开始提出的“积极和平主义”时,西原春夫指出,这阐述了安倍对国家安全的理解,也就是说日本要继续坚持和平国家的理念,并且要尊重国际合作。“这个理念本身是不错的,但是问题在于积极的为和平做贡献是否包含着行使武力这样一个手段。”他认为,安倍提出的这一理念是为了包装其欲将武力作为手段的目的。

  “安倍内阁的理念看上去的确是包含了将武力作为积极和平主义的手段。”他说,“安倍甚至正是为了要在某一些情况下使用武力,而特定选择了这个口号。

   揭秘

   世界和平论坛如何吸引前政要?

  在国际上,刚刚举办三届的世界和平论坛还没有香格里拉对话会和慕尼黑安全会议的影响力大,但法国前总理德维尔潘、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巴基斯坦前总理阿齐兹等前政要纷纷现身,这一论坛何以能够“请得动”这么多国家的前政要来参加?

  论坛秘书长、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学院院长阎学通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反复强调这一论坛的“非官方”背景。他说,第一届论坛刚举办的时候,影响力很小,办会的消息在微博上也只有500个转发,而这一届则大不相同,吸引了500多名中外嘉宾。“人们觉得有话要说,而且是在这个论坛上说。

  阎学通解释了其中原因。首先,当前形势发生了变化。2012年刚组建的时候,很多人,特别是在中国都认为安全问题不是一个大问题,大家关心的都是经济问题。现在,大家越来越多感觉到安全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比发展问题变得更加严重,更加值得关切。

  其次,这届论坛所设计的议题与热点问题相关。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网络安全、反恐、中东地区形势、东亚地区安全以及涉海争议等热点问题分设在18个小组中一一进行讨论。“前两届我们设置的议题和热点问题相关度不高,这次,很多来听会的人和发言的人都觉得,被讨论的事情正是很迫切的事情。”本组文/本报记者 岳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