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益黄埔军”出珠海记

04.08.2014  15:11
全国首个公益慈善专业方向毕业生观察 摘要:7月暑假一到,珠海的大学园区里空荡起来,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学生张嘉琪也有些想回家,但在这之前,刚结束大二学习的她还需要完成一项对她而言极为重要的事———她正在争取成为北师大珠海分校公益慈善事业管理专业方向的新生。“立志从事公益事业”的她面临了一个难题:知道时报名已经结束了。

        筹款实践活动。

        7月暑假一到,珠海的大学园区里空荡起来,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学生张嘉琪也有些想回家,但在这之前,刚结束大二学习的她还需要完成一项对她而言极为重要的事———她正在争取成为北师大珠海分校公益慈善事业管理专业方向的新生。“立志从事公益事业”的她面临了一个难题:知道时报名已经结束了。

        事实上这个专业并不是一个国家认可的大学本科“专业”,而是北师大珠海分校宋庆龄公益慈善教育中心内设的“专业方向”。教育中心由上海宋庆龄基金会联合北京师大珠海分校和基金会中心网三家机构在2012年共同创办,学制两年,生源从北师大珠海分校大三学生中报名选拔产生。

        这是中国首个针对本科生的公益慈善类专业教育中心,成立两年后,公益慈善业内也习惯将其称作中国公益“黄埔军校”,31名毕业生也被称作国内的首批“公益黄埔军”。教育中心主任金宝城介绍,成立“公益慈善教育中心”除了想弥补公益慈善行业人才稀缺外,也是希望通过专业人才素养的提升,促使公益行业向专业的职业化管理转变。

        在金宝城办公室的外墙上,印着2013年《中国公益慈善行业专业人才现状调查报告》发布的新闻,这份由“宋庆龄公益慈善教育中心”、清华大学N  G  O研究所等机构共同完成的权威报告显示,当前专业募捐人员占所有基金会工作人员的比例仅为9.7%,不足总员工数的十分之一,且77.5%的人在岗时间不足3年,甚至有23%的人没有任何该方面从业经历。除了急缺募捐人才,如筹资、技术、财务等人才在基金会中均十分稀缺。

        这份报告更加坚定了金宝城培养专业公益慈善人才的信念。两年前首批选拔的31名学生今年6月已经全部毕业,绝大部分选择了公益慈善组织就业。

1 2 3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