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再起航向世界传递中国信心

11.03.2020  17:36

  工人们正在生产。新华社记者 汤阳摄

  新华社合肥3月11日电(记者刘美子 水金辰)满载货物的叉车穿梭往返,七八辆集装箱车排队等待上货。位于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的惠而浦(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南岗厂区出口仓库外,繁忙而有序。

  经历了近一个月的停摆之后,企业的滚筒洗衣机产线正开足马力,全速运转。“这几天人员陆续复岗到位,我们正加紧排期生产,这批产品至多只要40天,就可以出现在国外商超了!”该企业总装线班长曹继丽说。

  惠而浦中国滚筒洗衣机生产线上,工人们正在加紧生产。新华社记者 汤阳摄

  惠而浦中国是合肥市第一家经过政府验收复工的企业。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企业一季度的订单大量积压,2月13日复工时,原材料供应商复工率不到50%。

  严密的防控和应对举措都在全方位生效,企业产能产量正逐步恢复至春节前,并通过多渠道招聘、加开生产线等方式,应对外贸需求。

  中国政府正加强分类指导、精准帮扶,优先保障在全球供应链中有重要影响的外资龙头企业和配套企业复工复产。除了帮助区域内的上游配套供应公司复工,在物流运输上及时开具通行证,确保了企业原材料和产品的进出。

  出口产值占比达40%的合肥合宁电工设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近100名车间工人在一台台重型装备前忙碌着。企业为全球50多个国家输送能源配套设备、海底电缆以及超高压电缆设备。公司副总经理陈之渊说,目前企业产能已基本恢复80%,货运物流的逐步正常化让他们的订单能尽快地交付给客户。

  从采购到生产,从质检到物流,供应链的全面打通将“中国制造”重新向全球输送。中国商务部发言人在3月5日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浙江、天津重点外贸企业已100%复工,广东、江苏、上海、山东、重庆复工率超70%,外贸大省引领带动作用明显。随着各项稳外贸政策措施效果显现,全国进出口已经出现恢复性增长的积极势头。

  物流回暖也反映着出口贸易向好的趋势。合肥港是安徽省两大内河航运港口之一,记者在外贸港区内看见,这里堆满了集装箱,两架岸桥、六架场桥正在双线作业,不少船舶正等待装货、卸货。据介绍,集装箱单天作业量最高可达到1600多标箱。

  受疫情防控要求,水路运输成为当下不少出口贸易企业采取的主要运输方式,为了更好保障水路运输畅通和重点物资运输需求,合肥港通过对货物装卸、港口转运车辆、船员服务保障等各个环节科学调度,使企业货物到港后能“即到即走”。

  “中国对外贸易逐步向好的趋势是毋庸置疑的,传递出的信心是巨大的。”合肥港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李建良说。数据显示,1月至今合肥港集装箱外贸货物吞吐量达2.17万标箱,同比增长10.6%。

  随着企业的复工复产,中欧班列需求也在持续增长。2月13日至3月5日,合肥货运中心中欧班列已恢复开行13列,其中去程8列。

  来自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消息,今年1至2月,中欧班列开行1132列,同比增长6%。

  “中国制造”再起航,输出的不仅是优质的货品,更向世界传递着中国必将战胜新冠肺炎疫情的信心和决心。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曹和平表示,在全球疫情扩散的当下,中国以最短的时间恢复向世界输送基础性耗材、原料和制成品,给世界吃了一颗“定心丸”,对全球经济增长起到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