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制造2025”遇到“中国制造2025”

06.03.2015  09:45

东莞打造中国制造样板城市,迎来国家战略重大利好

东莞时间网讯 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中国制造2025”显得格外眼熟。细心的读者一定会发现,今年的东莞市政府工作报告和“一号文”,同样提出了实施“东莞制造2025”战略。那么,当“东莞制造2025”遇到“中国制造2025”,将会发生什么?不免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想。

记者细读报告发现,政府工作报告还有很多和东莞“巧合”的地方,一方面再次证明东莞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精彩缩影,另一方面也说明,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和部署紧紧与中央保持一致,一些改革和探索已经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关键词:制造业

东莞打造中国制造样板城市

报告: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制造业是我们的优势产业。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采取财政贴息、加速折旧等措施,推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

东莞连线:全国人大代表、市委副书记、市长袁宝成日前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重点关注推动中国制造由大变强。就东莞来讲,现在已有六成制造业企业开展了“机器换人”,设备及技术投资占到全市技改投资7成以上,全市R&D比重连续六年提升。袁宝成表示,在具体的工作中,不少企业反映,在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遇到了困难和瓶颈,制约了企业转型升级的速度。

新春伊始,市政府“一号文”聚焦“东莞制造2025”战略,引起政、商、学界的强烈关注。这与政府工作报告实施“中国制造2025”可谓不谋而合。在国家战略和东莞战略效应的双重叠加下,东莞制造有望迎来由大向强的新一轮产业变革机遇。

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东莞制造2025”战略,建设中国制造样板城市。具体抓手是推进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创新制造、优质制造、集群制造、绿色制造等“六大工程”,具体包含实行“机器换人”计划、建设数字化智能工厂、鼓励企业设立研发机构、发展融资租赁、发展电子商务、加快智能手机等新兴产业发展、培育大型骨干企业、推动民营资本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实施电机能效提升及注塑机节能伺服改造等重点工作。

袁宝成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相信经过10年左右的持续努力,东莞一定能够实现从制造业大市向制造业强市的转变。

关键词:简政放权

所有行政审批事项都要简化程序

报告:加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改革力度。今年再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全部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建立规范行政审批的管理制度。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简化注册资本登记,逐步实现“三证合一”,清理规范中介服务。制定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公布省级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切实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

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各级政府都要建立简政放权、转变职能的有力推进机制,给企业松绑,为创业提供便利,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所有行政审批事项都要简化程序,明确时限,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

东莞连线:去年,东莞在全国率先形成系统化的商事制度后续监管模式,率先发出跨境电商货物通关第一票,率先推行外商投资“多证联办”,率先启动项目投资建设直接落地改革,社会投资项目审批时间缩短三分之二。

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将推进外商投资管理服务改革,在所有企业实行“多证联办”。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继续在便利化登记和后续监管两端发力。落实项目投资改革举措,推广直接落地改革试点经验。编制部门权责清单,实现审批事项一单尽收,赋予唯一代码,凡不在清单上的审批事项,一律不得保留。率先在项目投资领域推行行政审批标准化,逐步覆盖所有审批领域,核减并明确每个审批事项所需资料、流程和办理时限。推动能上网审批事项尽可能上网,实行全程大数据管理,着力提高网上办理率和办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