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加强丝路学研究 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16.04.2018  02:41

 

  教育部伊斯兰合作组织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新华社记者曹轶摄

 

  新华社上海4月15日电(记者曹轶)由上海外国语大学丝路战略研究所主办的第二届“丝路学·国际论坛”于4月13日至15日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举行,来自国内外的70余名与会学者认为,要深入丝路学研究,增强中国在国际丝路学界的话语权,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学理支撑。

  自“丝绸之路”被德国学者命名以来,这条历史上著名的国际大通道就吸引了许多国家和地区学者关注,逐渐发展形成涵盖多学科的丝路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姜锋在论坛开幕式致辞中以《大唐西域记》的古今中外“命运”变迁为案例,指出当代中国丝路学者在中外文明交流、文明互鉴、文明共存中所肩负的使命。

  上海外国语大学丝路战略研究所所长马丽蓉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特别是2017年5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中国特色的全球治理模式已逐步赢得世界的认可与响应,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带动了全球丝路学发展的新趋势。

  据了解,上海外国语大学发挥多语言、跨学科、跨文化优势,于2015年9月成立丝路战略研究所,研究领域涵盖中东、东南亚、中亚、美欧等四大板块,旨在构建人文、经贸、安全并举的丝路学范式,推进中国丝路学学科发展,进而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

  马丽蓉介绍说,丝路战略研究所把智库建设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有机结合,在“一带一路”与丝路学研究方面做了有益探索,逐步打造出了一系列丝路学产品,“丝路学·国际论坛”就是重要成果之一。

  马丽蓉表示,“一带一路”是关乎全球秩序的新哲学与全球治理的新方案,也是关乎中国身份的新认知与“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新思考。“中国学者唯有用中国特色的理论范式、话语体系来影响世界,‘一带一路’才有可能获得更多国际认可和支持。

  本次论坛吸引了来自中国、美国、英国、乌克兰、希腊、印度、波兰等国家的70余名“一带一路”研究、中东研究、中亚研究、大国及周边外交研究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