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战略研究所发布全国首个《中国区域孵化能力评价研究报告》

15.12.2014  18:57

                               

                                                     

本站讯  近日,我院现代化战略研究所正式发布全国首个《中国区域孵化能力评价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首次以我国行政区划中的“”作为主要评价单位,并得出了以深圳南山、北京海淀为代表的中国区域孵化能力前20强,通过对我国“创新区域”的全新解读,为中国创新区域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深圳南山、北京海淀领跑 

报告》通过对美国“硅谷”等创新标杆区域的基本特征进行挖掘,建立了以创新企业孵化能力为导向的“中国区域孵化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孵化企业、创新成果、创新环境和平台以及创新人才4大维度的11个三级指标体系对我国直辖市、各省省会城市以及GDP排名前20名的地级市所辖的行政区进行测评,最终测评得出首个中国区域孵化能力排行榜TOP20。

报告》区域孵化能力20强中,深圳市南山区以94.72分的综合得分领跑,北京市海淀区以94.67分的综合得分紧随其后,而杭州市滨江区得分78.73分,位居第三。深圳南山区和北京海淀区综合得分大大领先于其他地区,形成区域创新的第一集团,两地集聚了大量的创新企业、人才和资源,形成了无可争议的“南山北海”两个国家性的创新中心。报告也以排名第一的深圳南山区为案例,详细剖析了南山区创新孵化的成功经验。

不同区域的创新孵化能力各有特色。从区域特性来看,我国创新区域主要存在四个类型的行政区:一是综合性功能区,这类区域结合了城市中心区与高新区的职能,以深圳南山区和北京海淀区为代表;二是城市中心区,即位于城市中心的核心区域,这些区域由于创新孵化的综合环境较好,对企业有一定的吸引力,如深圳福田区、广州天河区等;三是城市边缘产业区,这类区域是城市边缘主要的工业生产集聚区,也云集了一定的高科技创新企业与资源,如天津滨海新区、深圳龙岗区等;四是城市边缘区的高新区或大学城,这类区域数量最多,是城市中创新企业和人才主要集聚的区域,如杭州滨江区、广州黄埔区等。

创新区域助力经济“新常态”   

报告》系统介绍了中国创新区域产生历史、孵化能力评价意义、评价结果及分析等。与大多数区域创新评价体系选择“城市”一级作为评价单位不同,《报告》此次将我国行政区划中的“”作为主要的评价单位,对此,报告主要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首先,由于创新活动受空间距离的限制,企业和人才的互动交流有一定的空间半径,创新区域具有空间临近性;其次,与国外不同,我国城市的规模过大,创新资源与活动往往集中于城市中的某一个区域;最后,由于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我国大量的高新区正在逐渐转为行政区。

报告》负责人、现代化战略所刘炜博士认为,当前我国经济正逐步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将从过去量的增长转变到质的增强的新阶段,深圳南山区和北京海淀区等“创新区域”等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在这种背景下,区域孵化能力的评价对于“新常态”下创新区域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意义:第一,从区域孵化能力这一新视角认识和理解我国的“创新区域”,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第二,评价我国“创新区域”的发展水平和潜力,使我国现有的“创新区域”能够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并明确改善的方向;第三,通过案例分析探索“创新区域”成功背后的原因,为其他区域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文/现代化战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