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外交家 — 冯嫽

23.07.2014  19:14

          也许你知道呼风唤雨的武则天,也许你知道心狠手辣的吕雉,也许你知道奢华无度的慈禧……但你未必知道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外交家——冯嫽。冯嫽,楚主解忧侍者,为乌孙右大将妻,号曰冯夫人。甘露三年从楚主归京师,元帝时复遣往乌孙。中国第一位女政治家、女外交家。公元前101年,随汉解忧公主远嫁和亲到了乌孙国。由于她多才多智,成为解忧公主的得力助手。后嫁给乌孙右大将。她在协助公主加强汉朝同西域诸国之间的友好关系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深得西域各国人民的敬服。尊称她为“冯夫人”。   

我国最早的女使节

  西汉时的冯嫽,她几次被朝廷任命为正式使节,出使西域,是我国最早的女使节。汉武帝时,汉朝对长期南下侵扰的匈奴,接连进行了大规模的军事反击;同时,为了结成对抗匈奴的联盟,又与西域诸国中最强大的乌孙国(在今新疆伊犁河流域)联姻。解忧公主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嫁给了乌孙的国王。解忧公主的一位随行侍者冯嫽,嫁给了乌孙权位很高的右大将。

  冯嫽通晓古今,胆识过人,才干出众,在西域诸国享有一定的声望,被当地人尊称为“冯夫人”。汉昭帝末年到汉宣帝初年,匈奴屡侵乌孙,汉朝与乌孙合兵反击,大败匈奴。不久,乌孙国王去世,国内发生混乱。原国王的匈奴夫人生的儿子乌就屠,杀了新即位的国王,聚集一部分人马上了北山,并扬言要请匈奴兵来乌孙。这样,汉与乌孙对抗匈奴的联盟行将破裂。为此,汉朝派一万五千士兵进驻敦煌,密切注视着乌孙的动向。汉朝负责管理西域的长官西域都护郑吉,熟悉乌孙的情况,知道冯嫽的丈夫右大将与乌就屠关系很好,又了解冯嫽的才干,便请冯嫽去劝说乌就屠。为了维护汉与乌孙的团结,冯嫽慨然上路,不顾生命危险,亲至北山面见乌就屠,向他晓之以理,陈说利害;加上汉朝大军的威慑和国内人民的反对,乌就屠不得不开始转变。他请冯嫽从中斡旋,并希望汉朝加给他一个封号。汉宣帝得知此事后,征召冯嫽万里入朝,当面向她了解乌孙的情况。冯嫽侃侃而谈,透彻地陈述了自己的见解。宣帝对她十分器重,正式任命她为出使乌孙的使节。冯嫽作为汉朝的使节,乘锦车,持汉节,率领副使和随从人员从都城长安出发,前往乌孙。到乌孙后,冯嫽代表皇帝。诏令乌就屠前来,正式册立解忧公主的儿子元贵靡为“大昆弥”(昆弥即国王),乌就屠为“小昆弥”,并赐二人金印绶带。至此,乌孙的动乱得到了圆满解决,汉与乌孙的联盟得到恢复,冯嫽出色地完成了出使任务。公元前51年(宣帝甘露三年),因解忧公主年老,思归故土,冯嫽随同她一起返回都城长安。这时,乌孙大昆弥元贵靡的儿子星靡代行大昆弥事,由于星靡性情怯弱,国内又不稳定。冯嫽为此上书皇帝,请求再次出使乌孙。于是,已经年逾花甲的冯嫽,为了巩固汉与乌孙的联盟,又一次以汉朝使节的身份,不辞辛苦,踏上万里西行的征程。

  冯嫽作为一个女子,几次被朝廷任命为正式使节,出使异邦,这种情况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是绝无仅有的。她为了加强汉族与西域少数民族的团结,可以说贡献了毕生精力,在民族团结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生平大事记

  汉朝为了联合乌孙抗击匈奴,选解忧公主与乌孙和亲,冯嫽作为侍者跟随公主到了乌孙,嫁给乌孙右大将为妻。甘露元年(公元前53年),乌孙局势动荡,冯夫人乘锦车持汉节,传汉宣帝诏令命乌就屠到赤谷城见汉朝长罗侯常惠,并立肥王与解忧公主所生的嫡长子元贵靡为大昆弥,乌就屠为小昆弥。破羌将军辛武贤不出塞而撤军,避免了一场战事。

  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冬,大昆弥元贵靡死,冯夫人送年近七十的解忧公主回汉地,又自愿请求返回乌孙,协助元贵靡之子、年幼的新立大昆弥星靡巩固地位。她深受乌孙人民的爱戴。

  维护团结 随主西行

  在封建社会里,妇女被剥夺了参加政治活动的权力,许多人才都被埋没了,只是在个别情况下,有的妇女才得以施展才干。西汉时的冯嫽就是这样,她几次被朝廷任命为正式使节,出使西域,是我国最早的女使节。

  汉武帝时,汉朝对长期南下侵扰的匈奴,接连进行了大规模的军事反击;同时,为了结成对抗匈奴的联盟,又与西域诸国中最强大的乌孙国(在今新疆伊犁河流域)联姻。解忧公主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嫁给了乌孙的国王。解忧公主的一位随行侍者冯嫽,嫁给了乌孙权位很高的右大将。冯嫽胆识过人,才干出众,很会处理官方文书,既熟悉汉朝事务,又了解西域诸国风情,在西域诸国享有一定的声望,被当地人尊称为“冯夫人”。

  不顾危险 游说乌就屠

  汉昭帝末年到宣帝初年,匈奴屡侵乌孙,汉朝与乌孙合兵反击,大败匈奴。不久,乌孙国王去世,国内发生混乱。原国王的匈奴夫人生的儿子乌就屠,杀了新即位的国王,聚集一部分人马上了北山,并扬言要请匈奴兵来乌孙。这样,汉与乌孙对抗匈奴的联盟行将破裂。为此,汉朝派一万五千士兵进驻敦煌,密切注视着乌孙的动向。汉朝负责管理西域的长官西域都护郑吉,熟悉乌孙的情况,知道冯嫽的丈夫右大将与乌就屠关系很好,又了解冯嫽的才干,便请冯嫽去劝说乌就屠。为了维护汉与乌孙的团结,冯嫽慨然上路,不顾生命危险,亲至北山面见乌就屠,向他晓之以理,陈说利害;加上汉朝大军的威慑和国内人民的反对,乌就屠不得不开始转变。他请冯嫽从中斡旋,并希望汉朝加给他一个封号。汉宣帝得知此事后,征召冯嫽万里入朝,当面向她了解乌孙的情况。冯嫽侃侃而谈,透彻地陈述了自己的见解。宣帝对她十分器重,正式任命她为出使乌孙的使节。冯嫽作为汉朝的使节,乘锦车,持汉节,率领副使和随从人员从都城长安出发,前往乌孙。到乌孙后,冯嫽代表皇帝,诏令乌就屠前来,正式册立解忧公主的儿子元贵靡为“大昆弥”(昆弥即国王),乌就屠为“小昆弥”,并赐二人金印绶带。至此,乌孙的动乱得到了圆满解决,汉与乌孙的联盟得到恢复,冯嫽出色地完成了出使任务。

  巩固团结 再踏征程

  公元前51年(宣帝甘露三年),因解忧公主年老,思归故土,冯嫽随同她一起返回都城长安。这时,乌孙大昆弥元贵靡的儿子星靡代行大昆弥事,由于星靡性情怯弱,国内又不稳定,冯嫽为此上书皇帝,请求再次出使乌孙。于是,已经年逾花甲的冯嫽,为了巩固汉与乌孙的联盟,又一次以汉朝使节的身份,不辞辛苦,踏上万里西行的征程。

  冯嫽作为一个女子,几次被朝廷任命为正式使节,出使异邦,这种情况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是绝无仅有的。她为了加强汉族与西域少数民族的团结,可以说贡献了毕生精力,在民族团结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历史贡献

 

  冯嫽是我国有史记载以来,第一个杰出的女外交家。她熟知历史,精明干练。由于出身微贱,只能以解忧公主侍女的身份做为陪嫁来到乌孙。实际上,她承担的是解忧公主政治顾问的重任。在西汉王朝,解忧是对外和亲公主中唯一的一位参与军国大事的一品夫人。而她的计谋之所出,多求助于冯嫽。汉朝与乌孙军事联盟的形成,以及两国联兵挟击匈奴的胜利,其中都有冯嫽的功劳。而恰恰是在冯嫽离开乌孙一时,解忧办了一件错事,酿成了后患,致使乌孙分裂。冯嫽以她的聪明才智,身传言教,不仅开导了解忧,安抚了乌孙群臣,也教育并熏陶了解忧的后裔和乌孙人民,使汉乌两国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冯嫽的声望和信誉,不仅沐浴着乌孙,她那孜孜不倦地维护团结安定,开创和平局面的言论和行动,也博得了西域诸国的尊敬和爱戴。正因如此,西汉王朝曾经命她以解忧公主的身份,作为钦差大使,持汉旌节,驾锦车,遍访天山以南城郭诸国。

  当时,她已年过半百,不辞辛苦地翻雪山,越大漠,历严冬,踏酷暑,走访了三十多个城郭之国。她每到一处,都受到上上下下隆重而热情的礼遇。她为各国排内忧,解外患,讲礼仪,说道德,扬善抑恶,推心置腹,使汉朝恩义广布大小绿州。因而,城郭诸国都尊称她为“冯夫人”。她的出访,对于增进城郭诸国对汉朝的了解,促进西域都护府的建立都起到了良好地推动作用。

 

  后来,当乌孙内部发生权力纷争时,西域都护又只好委托她出面调停。冯嫽的丈夫是乌孙右大将,为人刚毅,老成持重,是纷争双方都非常尊敬信得过的人。于是冯嫽夫妇就从中斡旋,进行说和。不久,汉宣帝知道了这件事,非常关切,为了弄清真实情况,就把冯嫽召回长安,亲自听取她的汇报,并征求她对这场纠纷的处理意见。特任命她为持节正使,由竺次、甘延寿充任副使,陪她回乌孙去妥善查处。

  在这之前,汉宣帝早巳派遣长罗侯常惠,率领三校人马进驻乌孙国都赤谷城屯田戍边。因而冯嫽一回到乌孙,就叫来两位副使和常惠一起商议解决乌孙内部纠纷的办法。接着冯嫽传达汉宣帝的诏令,宣乌就屠来赤谷城,冯嫽当面对他说:“我劝你放下武器,再不要制造流血事件了,你为了争夺权位,竟不惜同室操戈,兄弟之间进行残杀,你这样做只对敌人有利。你要再不听劝告,等汉朝大军一到,那就是自取灭亡。

 

  乌就屠一听,害怕了,忙说:“请冯夫人恕罪,我愿息兵,只求得个小王的封号。”经协议,一致同意立元贵靡为乌孙大昆弥(大王),立乌就屠为乌孙小昆弥(小王)。当时,乌孙有人口十万多帐,按四、六划分人口地界,大王管六万帐,小王辖四万帐。一场内乱就这样平息了。冯嫽当即把处理结果奏明天子,汉宣帝闻报,一方面下令通知破羌将军不再率师出关,一方面派使臣带着诏书去乌孙,向大、小王分别赐给官印绶服,宣布封号。

  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解忧公主的大儿子元贵靡,小儿子鸱靡先后病死。解忧公主亦是七十岁的老人了,她非常思念故土,于是,她给皇帝上书说:“愿得归骸骨,葬在汉地。”汉宣帝考虑到她大半生身居异域,为国操劳,有功于汉室,就派人把她和冯嫽一起接回长安,并以公主之礼照顾解忧的饮食起居。对冯嫽也以厚禄优礼相待。两年之后,解忧病逝,以公主之仪安葬。

  元贵靡死后,他的儿子星靡代立,为乌孙大昆弥。由于星靡年幼,尚无力执掌国玫。冯嫽对此很不放心。她给皇帝上书、请求返回乌孙镇抚星靡。当时,正值汉宣帝驾崩,太子刘奭刚即帝位,史称汉元帝。元帝考虑到西域的安全,虽然不忍心让七十多岁高龄的一位老妇人出使,但由于冯嫽情真意切,一片亦诚,只好应允准奏了。

  初元元年(公元前48年),老态龙钟的冯嫽,又精神抖擞地第三次走上了“丝绸之路”。她在一百多名汉军官兵的护送下,又重返乌孙。乌孙的臣民听说她回来了,许多人骑马跑出几百里远道相迎。她回到乌孙后,白天协助星靡和大臣们一起处理国政,夜晚,披星戴月,不辞劳苦地教星靡学习经史,向他讲授做仁君的道理。冯嫽就是这样为国为民,为大汉社稷,在荒僻的边疆,耗尽了她的大半生心血,和乌孙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度过了她的有生之年。

 

  纵观一部《汉书》,虽然未能为冯嫽单独开篇立传,但从《西域传》中有关她的描写来看,也足以透视出她在西域的作为了。西汉时期共派出十八任西域都护,从他们的政绩和功业来论,也只有郑吉和段会宗可同冯嫽相媲美。因而,冯嫽在西域开拓疆土中的历史地位与作用,由此可知矣!   

多少须眉无语

 ---------咏冯嫽

 

  铁与火,血与泪,多少须眉无语。

 

  谁能将女儿志男儿胆比个高下......

 

  龙堆秋草朝晖稀,骢马晨迎翰海风。

 

  大漠关山来复去,何问天涯远与近。

 

  血浓的亲,酒香的情,只叫绝域开云道。

 

  铁与火,血与泪,多少须眉无语。

 

  谁能将女儿志男胆比个高下......

 

  狼望春花雪絮积,紫鞍夜度交河月。

 

    羽檄纷飞锦车匆,干戈玉帛怎舍取?

    血浓的亲,酒香的情,不图荣名在画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