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书画名迹的著录

06.02.2015  18:06

盖满收藏印的赵孟頫《双松平远图

文/孔祥东

虽说中国隋代就有了雕版印刷,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中国年画和流传甚广的《芥子园画谱》都是对绘画作品通过摹写上板,然后印刷,不是现代意义的书画作品原样复制出版。

中国古代书画名迹历来强调流传有序,指下列两种情况之一:要么有清晰可考的传承脉络,要么是文本著录。初唐裴孝源的《贞观公私画史》,历来被看作书画著录之祖,该书记载了当时秘府及私人收藏以及寺庙壁画,有晋魏以来名画 293卷,壁画47幅。晚唐时期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既是一部绘画通史,又兼书画著录。

宋以后,随着书画名迹数量的积累,自开国初期,朝廷即重视对古书画的寻访。至徽宗,内府收藏日趋丰富,于是将所藏历代画家的作品目录编撰成《宣和画谱》,后又将书法名迹编成《宣和书谱》。《石渠宝笈》是继《宣和画谱》、《宣和书谱》之后,清代乾隆、嘉庆两代帝王主持编纂的大型书画名迹著录文献。初编成书于乾隆十年,四十四卷;二编成书于乾隆五十八年,又四十册;三编成书于嘉庆二十一年,共二十八函。作为我国书画著录史上集大成者,书中汇集了清皇室收藏最鼎盛时期的所有作品。这些作品绝大多数分藏在台北“故宫”、北京故宫、辽宁省博物馆,而流落坊间的也数量可观,近年在国内外拍卖市场出现,无不价值连城。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