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中国对外投资最大障碍并非保护主义

30.10.2014  04:49

   美国《财富》杂志10月28日文章,原题:汹涌而至的洪流:美国应担心中国投资吗? 中国安邦保险斥资19.5亿美元收购纽约标志性建筑华尔道夫酒店,近来成为美国媒体的头条。像其他高调的中国收购行为一样,该交易引出一些重要的商业和政策问题:什么在推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FDI),何为最佳应对之策?

  中国增加对美非金融投资并不出人意料。强大的经济力量正助推中国投资者奔赴全球。过去10年来中国对外投资规模激增。2001年该国FDI仅为27亿美元,2013年飙升至1080亿美元,预测今年将达1200亿美元。

  该现象的背后力量与30年前吸引日本人赴外投资的因素如出一辙。中国坐拥过量储蓄,而美欧资产估价颇具吸引力。且对中国私人投资者而言,购买外国资产不仅能有丰厚回报,还有助于分散风险。但投资目的国的政商界对中国资本的担忧并非没缘由,因为中国国企占该国对外投资总额的60%。那些担忧者直指北京宣布的“走出去”战略意在获取技术和确保自身资源安全,并以此作为审查中国投资的理由。

  但总体而言,美国对中国投资的大门是敞开的。仅有为数不多的投资计划因政治反对和国家安全顾虑而泡汤。或许意识到可能遭遇的反对,中国国企大都“明智地”回避购买美国资产。纽约荣鼎咨询公司的数据表明,中国去年对美的140亿美元FDI中,私企占比70%。其实,按中国商务部的数据,美国是中国FDI最热衷的目的地之一,仅次于香港、英属维尔京群岛和开曼群岛。且与其他目的地相比,中国的“精明钱”(私人资本)更青睐美国。

  眼下,所有目光都聚焦于中美的双边投资协定,因为这将为两国确立更透明的投资审批规则。可惜,目前谈判已暂停。与此同时,汹涌的中国资本洪流——10年内规模将达2万亿美元,将冲向境外寻找具有吸引力的交易。

  但与所谓的常识恰恰相反,影响中国FDI的最大障碍并非保护主义或歧视行为,而是中国投资者们不了解当地市场、缺乏管理才能和老练技巧。中国主权财富基金中投公司的一名前高管曾说,70%的中国海外投资“不成功”。这种糟糕记录仅意味着一件事:中国投资者需要专业帮助。美国企业恰好擅长此道。

  (原标题:美媒:中国对外投资的最大障碍并非保护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