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取消飞机制造业外资股比限制 业界叫好
国家发改委4月17日对外公布,中国飞机制造行业2018年将取消外资股比限制,包括干线飞机、支线飞机、通用飞机、直升机、无人机、浮空器等各类型。
对此,中国民航局发展计划司投资处副处长茅俊杰在4月17日当天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称,从民航角度来说,中国民航潜在市场很大,各地政府对航空制造业很重视,民航的发展离不开制造业水平的提升。对航空制造领域的进一步开放,总体上是有利于中国民航发展的。
对于上述政策是否可能在短期内对国内企业造成冲击,茅俊杰认为,机遇和挑战并存,目前不好判断。
在上述消息发布之前,外资在中国飞机制造业的投资准入仍有较高门槛。
2017年6月28日,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联合发布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7年修订)》规定,干线、支线飞机设计、制造与维修,3吨级及以上直升机设计与制造,和无人机等制造业项目,要由中方控股;通用飞机设计、制造与维修仅限于合资、合作方式。
对于国家发改委4月17日颁布的“飞机制造行业2018年将取消外资股比限制”相关政策,北京商务航空协会副秘书长诸葛溱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这对推动国内制造企业的发展和进步肯定是积极有利的,“国外的制造企业可以进入中国合作生产或者转让技术等等,这是积极的一面,也是好的开始。”
不过,他也表示,目前国内航空制造产业还相对薄弱,市场也有限,而且现在的投资者多数会把目光或者进入航空的起点盯在制造上,“(投资者)都要整机组装制造,这是不对的,应该要形成航空产业链,材料、零件、航电都是航空产业的组成部分。”
他提及,目前国内特别是发动机,小至活塞发动机,大到干线用的风扇发动机,都还没成体系。因此,他认为,“这个政策非常有利于航空制造业的发展,但一定要理性,从企业,市场自身的发展找机会,这才是利用好政策的目标。”
提及进一步开放的政策是否会带来国外关键技术向中国转移,诸葛溱认为,目前中国只是开放了市场,但国外能不能愿意给,给中国的是先进的、还是淘汰的,都还是未知,“我们的制造技术总体没问题,其实差在工艺上、材料精度上,我们有好的产业工人。”
对于上述政策对于国内通航产业的促进作用,诸葛溱持肯定态度。他认为,国外优秀的企业很有可能会将维修之类产业放到中国,这类合作也是提高国内维修、制造技术、保养水平的机会,“总的来说肯定是好事 ,大好事。”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世界两大飞机制造巨头波音和空客已在中国设厂布局,但均受到此前中国对飞机制造行业的股比限制。
空客于2007年6月28日,与中方联合体合资成立了A320系列天津总装线。波音跟随其后,于 2017年5月11日宣布其位于浙江舟山航空产业园的737完工和交付中心项目破土动工,该中心由波音和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合资成立,后者为国产大型客机“C919”制造商。
对此,中国民航大学民航发展政策与法规研究中心主任刘光才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此前空客和波音将总装技术落户中国,从一方面来讲,为中国培养了一批航空产业的技术基础、技术人员,有些方面甚至有了零的突破。同时,波音和空客总装线的建立,也产生了集聚效应,如霍尼韦尔、泰雷兹这类专于航电、通讯、雷达等世界著名厂家纷纷前来。
以天津为例,刘光才表示,很快地,“天津就从‘纺织城’,变为‘航空城’、‘航天城’。天津市前几年GDP(增速)连续居前,(著名制造厂家产生的集聚效应)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此外,对民航行业来讲,中国航空公司等企业在本地就能买到飞机,成本也大大降低。
对于4月17日颁布的政策,刘光才认为,开放力度更加大,未来在技术引进方面可能也会有升级。“(外商)能控股、设合资企业甚至可能独资办制造厂,这样外商的技术方面应该会有一个升级,尤其是独资企业,可能一些关键技术也会过来,所以这一块引进来后,中国不光要买它的产品,还要把它的技术消化吸收。”
刘光才从中国飞机制造业的长远和短期出发分析认为,从长远来看应该是利好,但他也坦言,短期可能免不了会有一些阵痛。
他解释,长期以来中国的市场结构比较稳定,如果突然来了一些新的竞争者,尤其国外一些干线、支线飞机的竞争者实力还非常强,中国市场结构的变化很显然会在短期内出现。
“所以从制造企业来讲,要做好对策,来迎接、化解这样的一个阵痛。”刘光才表示,飞机制造这块,由于技术更为先进,所以中国引进吸收直到反超的过程可能会更长,但最终如果中国能把国外的先进技术进行充分地吸收、消化,为我所用,可能会大幅降低中国自身技术开发的难度、缩短技术开发的过程。
总体而言,刘光才认为,从民航、通航领域来讲,利好会更多——“随着供应商的增加、竞争者的增加,肯定会在质量、服务各方面都有相当程度的改进。对使用飞机的相关行业来讲,应该是利大于弊。这对中国民航强国建设、大力推进发展的通用航空绝对是一个很大的利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