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引进苏27战机始末:购买前空军不堪一击

13.10.2014  18:21

  资料图:中国90年代引进苏27战机。此前防空靠歼8和歼7战机,数量足但性能和可靠性较差,与外军战机有代差。

   一、中国的现代化空军开端:1992年引进苏-27战斗机始末。

  中国空军引进的苏27战机堪称中国空中力量发展的一个里程碑。苏27在引进的时候是前苏联在解体前性能最先进的战斗机, 在引进苏-27之前,中国的空中力量漏洞百出,不堪一击,而在拥有了数百架苏-27和苏-30战斗机之后,中国才开始拥有了真正现代化的空军(此处是指以第三代战斗机组成的现代化空战力量)。 80年代中国空军虽然号称是世界第3大空军力量,但核心只是数千架50年代水平的歼5,歼6和少量歼7战机。1990年海湾战争,整体装备比中国先进的伊拉克空军在美军打击下迅速灰飞烟灭,让中国空军倍感压力。苏27战机的出现和引进,让中国空军终于有了可以保护国家天空的利器。1988年5月15日苏联开始从阿富汗撤军,被阿富汗战争搞的焦头烂额的苏联已不可能继续单独对抗美国,莫斯科迫切希望改善与北京的关系。1989年,冰封了30年的中苏关系终于揭开了新的篇章,当时的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在那年的5月访问了北京,戈尔巴乔夫访华时,送来了一份厚礼——重启中苏军事合作,原先一直处于完全中断状态的中苏军贸随之重新拉开了帷幕,苏27出口中国的合同就是在这一短暂的时期达成的。

  80年代末以后,中国与美国和西方的武器技术合作几乎全面停止。而此时苏联也处于经济衰退之中,需要外汇来维持基本运转,这使得两国军事技术合作有了相互需求的基础。1989年9月苏联《红星报》刊发了一篇对苏军总参谋长沙波什尼科夫大将的专访,在这篇文章里,沙波什尼科夫大将向记者表示:如果中国希望获得米格29之类的高性能飞机,“苏联政府认为不存在政治障碍”。这番言论在国际政治界、军事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应,这使得人们纷纷关注,中国是否会购买米格29战机。至于苏27,人们则压根没有去想过,因为苏27性能非常先进,当时只装备苏联国土防空军,作为苏军也刚装备不久的先进战机,这种机型向来只部署于苏联本土,连驻东欧的苏军部队都难得一见,更不要说出口外销了。1990年4月23日,中国总理李鹏前往莫斯科进行正式友好访问,李鹏向苏联方面提出恢复和扩大两国在航空、航天技术领域的合作,并且同意以政府贷款的形式向苏联提供食品和日用消费品换取莫斯科同意向中国出售航空技术装备。1990年5月31日,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刘华清便率领了一个大型军事代表团访问了苏联。苏联方面对此也给予了高度重视,出乎中方意料地派出了强大阵容参加会议,这次访问中,双方签署了《军事技术合作的协定》以及《中苏政府间军事技术合作混合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纪要》,中国购买苏联武器的工作进入程序化谈判阶段。正是在这次会谈中,中国军人不但了解了赫赫有名的米格29战斗机外,还了解了苏联一种更先进的歼击机——苏27。

  1990年9月17日,包括多位高级将领在内的中国军事代表团参观了莫斯科城外的库宾卡空军基地。此基地是俄罗斯军事航空的重要试飞基地。当时传媒中吹得神乎其神的米格-29做了飞行表演,不想进行到一半的时候,一架米格-29做低空特技时突然坠毁,机毁人亡。据传当时苏联拒绝了中国购买苏-27的要求,极力推荐米格-29。但中国人清楚的知道米格-29和苏-27相比只不过是一个低档前线战斗机。苏-27采用模拟式电传操纵系统,虽然比不上西方数字电传操纵,但比起米格-29的液压操纵有质的飞跃。正因为中国的要求和苏联原先的计划相距甚远,所以苏联一开始便拒绝了中国人“看一眼”苏27的要求。后来据米高扬设计局总设计师别里雅柯夫回忆,苏联真正希望推销的是米格29,因为该机航程短,属于战术飞机。但在会谈中途休息和进餐的过程中,那些曾在苏联留学的中方领导人与苏方领导人共同回忆起两国并肩前进的岁月,苏联官员被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所感染。所以在中方代表团即将离开之际,苏方代表突然向中方转达说:苏联政府原则上批准出售苏27给中国。

  1990年6月30日,中国中央军委召开常务会议,会议决定原则同意进口苏联战斗机。8月23日至9月13日,解放军总参装备部长率团赴苏,对苏27飞机再次进行了详细的技术考察,基本摸清了飞机的技术状态和作战使用特点以及苏方向我提供飞机的商务条件。1990年10月25日中午,别洛乌索夫率领苏联政府代表团一行19人到达北京。中苏双方就购买苏27飞机问题再次进行了商谈,双方意见达成一致。11月1日上午,在友好的气氛中,中苏双方签署了《中苏政府间军事技术合作混合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纪要》。1990年12月28日,中国购买24架苏27SK单座战斗机和苏27双座教练机的协定在北京签署:中国购买苏联24架苏27战机,并达成继续引进24架苏27意向的双边协议,苏27的SK型单座机由阿穆尔河畔共青城飞机生产联合体生产,UBK型双座飞机由伊尔库茨克航空生产联合公司生产。

  作为苏27的首次出口,中国买到的苏27在规格上与苏联自用型号一致,同时合同金额的 70%以易货交易形式支付。因为是在1990年6月左右的时间中苏双方就引进苏27一事正式展开的会谈,中国内部将此项目称为“906工程”。协议签署后,苏联派出苏27来到中国,于1991年2月在北京南苑机场进行了精彩展示,以其一流的外形设计及超机动性能,深深震撼了在场的空军将领们。1991年5月,中国官方背景的《航空知识》杂志社刊登了一幅苏27在五星红旗前的照片作为封面。这时,西方世界还被蒙在鼓里,仅仅以为这只不过是一场飞行交流活动罢了。1991年12月26日,苏联——这个庞大的红色帝国轰然倒塌。独立后的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大部分政治遗产,俄总统叶利钦也承诺会继续履行向中国出售苏27的义务。1992年6月27日,首批12架苏27战斗机,包括8架SK单座型和4架UBK双座教练型,由俄罗斯后贝加尔军区的吉达机场起飞,经蒙古领空,于当日上午10时15分安全飞抵中国安徽芜湖空军基地。1992年11月25日,剩余的12架苏27SK单座型飞机由阿穆尔河畔共青城航空生产联合公司机场直抵芜湖空军基地。至此,苏27正式加入了解放军空军装备序列,共计24架(20架苏27SK、4架苏27UBK)。

  苏27的机械制造技术是中国未曾体验过的,需要一个全新的学习、掌握过程。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先行对苏-27的制造技术开展分析研究并形成指导文件,翻译编写了《飞机结构工艺初探》、《飞机机体关键制造技术分析》等大量资料。中国人一向相信国防现代化是买不回来的,而且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并没有那么多钱大批量的购买苏27,所以在购买成品苏27的时候,就一直希望能引进其生产线和技术。而对于当时同样“缺钱”的俄罗斯来说,其实并不想出售生产线,只想出售成品赚钱。1995年12月,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再次率团访俄。中方坚持要俄方转让生产技术,同时作为引进生产线谈判的“筹码”,中方还与俄罗斯签署了第二批24架苏27采购合同,原则同意完全以美元购买。最终,双方基本达成苏27生产技术转让的共同精神。1996年4月和7月,第二批共24架苏27SK抵达中国广东某基地。同年12月,俄副总理波雷纳科夫访华,与中方正式签下引进苏27生产线的协议。根据合同,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属下的沈阳飞机制造公司在15年时间内制造200架苏27,其中第一批苏27的机体全部由阿穆尔河畔共青城飞机生产联合体提供,以后批次的机体逐步过渡到中国自主制造,但俄罗斯仍然提供全部200架飞机所需的发动机、雷达及电子设备、机载武器。

  苏27对于中国空军的意义,远不是一种现代化主战装备那么简单。苏27的引进,使中国空军在全军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变化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成为中国空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苏27开启了中国空军第三代战斗机的大门,使得中国战斗机发展的步伐再次跟上了世界先进装备的水平,同时也推动了其他国产作战飞机的改进完善和新机型的发展。由于中国只获得了单座型苏-27的生产许可证,为了在苏-27机队规模扩大以后,保证大批苏-27飞行员的培训,1999年12月3日,俄中双方又签署了订购28架苏-27UBK V2的合同,均由IAPO生产。2000年12月15日,IAPO生产的苏-27UBK交付4架,这4架装备到位于河北沧州的K026基地,也叫空军飞行试验训练基地,其职责和任务相当于俄罗斯空军的利佩茨克第42飞行训练中心。 紧接着12月22日IAPO又交付8架,余下16架在2002年分两批交付,2002年9月完成合同。这24架飞机被装备到重庆白市驿基地的空33师,该师隶属于成都军区空军,中国的第一个宇航员杨利伟就出自这里,不过他似乎没有飞过苏-27。 至此,俄罗斯一共向中国出口了3批共76架苏-27,其中包括36架苏-27SK单座型,40架苏-27UBK双座型,在此之后,中国转向采购苏-30,而苏-27则开始由沈阳飞机制造公司自行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