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扶贫:人类史上空前壮举

07.12.2020  10:15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推动下,中国的扶贫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判断,我国是否真正建成了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是: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2020年中国在实现全面小康的同时,也彻底消除了绝对贫困

进入全面小康、脱贫攻坚完满收官后还要继续扶贫吗?当然,我国扶贫的征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打赢脱贫攻坚战,消除绝对贫困,但相对贫困长期存在,而缓解相对贫困则是未来中国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

未来的扶贫首先要从解决绝对贫困向缓解相对贫困转移。目前,中国的脱贫标准比世界银行每人每天1.9美元的极端贫困线高出了21.8%。也就是说,中国以高于“国际赤贫标准”的标准摆脱了绝对贫困。但是,相对贫困还在,它是与社会平均水平相比,其收入水平少到一定程度时维持的那种社会生活状况,各个社会阶层之间和各阶层内部的收入差异。

第一,一般情况下,我们需要把人口的一定比例确定为“生活在相对贫困”之中。因此相对贫困不是“减少”的问题,而是“缓解”的问题。缓解相对贫困就是要不断缩小贫富差距,必须确保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长高于平均增长速度,必须确保在城乡社会公共服务的供给上不断缩小差距。这个目标更大,完成起来更难。

第二,要把扶贫战场转移一部分到城镇。从相对贫困的角度看,城镇中的一部分人收入较低,处于相对贫困的状态。从收入看,城镇中的相对贫困人群高于农村,因为考虑到城市房价高,维持基本生活条件的成本高,工作收入的稳定性差,这使得城镇相对贫困人口更脆弱。所以,应当把城镇中的低收入人群,特别是城镇中没有长期固定工作的流动人群纳入未来的扶贫范围。

第三,要努力关注返贫问题。摆脱贫困是一项长期工作。短期内脱贫相对容易,但要保证长期稳定的“脱贫不返贫”挑战很大。贫困人群的生产生活环境都比较差,有些人群会难以避免地因各类发展条件欠缺而“返贫”,甚至出现新的贫困。我们现在的政策是脱贫不脱帮扶,脱贫不脱政策,扶贫政策要扶上马、送一程。因此,2020年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要坚持稳定脱贫,阻断返贫“退路”,把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提高脱贫质量摆上重要位置。

第四,要着力帮助那些“边缘贫困户”。他们原来生活情况跟贫困户差不太多,但因建档立卡被卡在贫困户线外,精准扶贫的优惠政策与资源配置没有惠及他们。目前,他们其实是最困难的人群。在下一阶段,应该把扶贫工作的对象放大到这些人群中。各地行之有效的扶贫政策、产业扶贫、对口帮扶、健康扶贫、教育扶贫、小额信贷扶贫以及低保兜底都应当惠及这群人。

总之,经过40年艰苦卓绝的奋斗,我国已经消灭了绝对贫困。但是,中国步入全面小康社会并不意味着扶贫助弱任务的结束。在新时代,扶贫助弱的更大挑战将摆在我们面前。我们还要一如既往,用我们的智慧和担当,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路来!

前5个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7万亿元 同比增长12.5%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王希)国务院国资委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至5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新浪广东
农业农村部部署高温防御工作 落实抗旱保苗关键措施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于文静)据中国气象局新浪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