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经济新常态

02.06.2014  16:40
摘要:林憬文

        林憬文

        新浪微博:@林憬文

        经济领域当下最时髦的一个词要数“中国经济新常态”,这个由国家领导人说出来的术语翻译成大白话就是:经济保持7的增速、失业率保持4的比例、股市维持2000-3000点。期限呢?“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

        过去10年,中国政治、经济双双腾飞,依靠的是可观的国际贸易市场,是低成本,是人们对于经济可持续高速发展产生的正向预期,美好的预期意味着大额的消费、超前的购物,意味着被这种美好的粉红泡泡催得一涨再涨的房价和越来越多的汽车消费。

        但是假如经济驶进一条“无法确定长度”的低速隧道,逐渐抬头的负面预期还能支撑超前的大额消费吗?也许这正是一向“谨慎乐观”的汽车商们需要思考的问题。一条生产线建起来不能荒废,一个车型导入中国不能轻易停产。那么未来中国人到底会消费什么车呢?

        长期以来,中国人对于汽车的普遍意识是:进口车嫌贵,国产又恨减配。在这个问题上跌倒了无数次的跨国车商总算弄明白了这一点后,纷纷推出中国特供版车型。4月的北京车展上,全球和亚洲首发车100多辆,没有哪台车敢说自己不是“专为中国”而来。

        福特公司引入的福特“福睿斯”,目标车主就是中国消费者,新福睿斯与福克斯大小相当,但内部空间更宽敞。

        奥迪公司Q  3  1.4T,与大排量版本相比,用得上的功能一应俱全,就是更加便宜。

        铃木全球首发A级轿车“C  oncept  ALIVIO”,采用的是“专为中国设计的(经济适用型)动力系统”。

        从本田conceptB、上海大众四门紧凑型轿跑N  M  C,到广汽菲亚特专为中国设计生产的吉普,连请了韩国明星金秀贤代言的北京现代ix25都称自己“专为中国市场打造”。

        而总结这些车的特征,它们一般具有:内部宽大、内饰豪华、新概念很多,但是价格“平易近人”几大特点。

        没错,对经过市场洗礼的跨国车商们来说,经济好的时候要卖大车,经济不佳的时候更要“特供”既能撑足面子、又不至于让消费者钱包破产的车型。

        有人总结说,“做风口的猪”、“和土豪交朋友”,“赚屌丝的钱”。三者精髓得其一可成一方诸侯,得其二即能定江山,得其三简直地球人都挡不住。奋战在中国市场的汽车商们无疑深得三者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