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国(深圳)国际气候影视大会召开 绿色影视开启国人环保意识

22.09.2015  23:37

  9月20日,2015中国(深圳)国际气候影视大会暨深圳2015全国科普日在深圳圣廷苑大酒店举行。围绕“气候变化与公众传播”,来自海内外的近二十位专家学者,就如何通过绿色影视提高公众应对气候变化的意识进行了全方位、跨领域、多角度的深入探讨。而在当晚的颁奖晚会上,17件影视作品从大会征集到的来自93个国家和地区的1245部作品中脱颖而出,分获大奖,金、银、铜奖和优秀短片奖。其中,《气候变化与粮食安全》获得大会最高奖项——HCCFF2015大奖。《牧人巴让》和《干渴的世界》获得金奖,统筹运营单位航都文化公司获“绿色传播贡献奖”。这些优秀的获奖作品将送至今年底召开的巴黎气候变化大会展映。 

  此次活动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应对气候变化司和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支持;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中央新影集团、华风气象传媒集团、深圳市气象台主办;深圳大学等16家单位协办;中国科教电影电视协会、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纪录片工作委员会学术指导;深圳市航都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统筹运营。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副司长高云对活动高度评价:一个好的故事或者是一个国际和叙事非常清晰的短片,可以将一些科学数据、科学家的建议,以一种非常打动人心和易于理解的方式,形象生动的展现出来,把这件事情和每一个人的生活紧密联系,使公众理解气侯变化对当下和未来得影响,从而唤起大家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责任和行动。 

  围绕气候变化和气候传播的主题,深圳望野博物馆馆长阎焰,从中国历史兴衰的角度阐释了气候对国家发展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视角独特,理据充分。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巢清尘、国家气候战略中新信息与培训部副主任张志强、国家发改委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专家组成员郑大玮都在各自发言中,介绍了绿色影视在中国的发展现状。深圳市国家气候观象台副台长李磊提醒说,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互联网+的新时代,应该更多发挥微博、微信等的作用来传播应对气候观念。建议政府也加大对非政府组织和非营利性组织的投入,引导其更多的在气候传播、应对气候变化这个领域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李磊强调,应该更加重视影视的作用,从早期戈尔的《难以忽视的真相》到近期柴静的《穹顶之下》,影视在气候传播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不容忽视。专家们普遍认为,在绿色影视创作中,必须与时共进,运用多种艺术手段,包括最时尚的热点视频、微信、动漫等,都可拿来为绿色影视所用,展示最新科技,传达环保理念和行动。只有解放思想,放开手脚,勇于探索和尝试,中国的绿色影视才会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寓教于乐的新路。 

  作为此次全国科普日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从9月19日至26日,大会还将进行主题为“爱?地球”的公益展映活动。大会组委会精选了来自中国、美国、法国、英国、乌克兰、俄罗斯、巴西、塞尔维亚等8个国家的25部短片和9部长纪录片进行展映,展映地点在深圳市科学馆、深圳少年儿童图书馆、深圳大学、深圳国际低碳城、深圳市工业展览馆、嘉之华中心影城、东门步行街大屏幕等。(深圳市气象局 唐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