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协副主席陈章良:粮食进口数量逐年上升广东尤甚

17.05.2014  15:39
摘要:粮食进口数量让农学专家犯晕?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并无悬念?昨日,中国科协副主席陈章良、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院长罗云波做客中国农技协专家大讲坛暨广东科协论坛报告会,以“三农”和“转基因”为题开讲。

        中国科协副主席陈章良。CFP图片

        南都讯  记者阳广霞  通讯员张炜哲  粮食进口数量让农学专家犯晕?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并无悬念?昨日,中国科协副主席陈章良、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院长罗云波做客中国农技协专家大讲坛暨广东科协论坛报告会,以“三农”和“转基因”为题开讲。

        陈章良:国外7亿土地“养活”中国人

        “2012年,粮食进口达到历史以来最高的一年,一年进口8025万吨,占到中国粮食总产量近15%。”陈章良援引数据称,粮食进口数量逐年上升,广东尤甚,根据广东省统计局的信息,2012年广东粮食进口36.9亿美元,大幅增长30.7%。大豆更是“沦陷”,2012年全年进口5800万吨,“2013年没有完全统计完毕,(粮食进口)大概是6300万吨,进口数据让所有学农学的人晕过去,没想到这么多,除了中国18亿耕地红线,还有世界上的7亿亩土地在养活我们。

        广东粮食对进口的依赖在2011年体现得最为明显。当年时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的陈章良接到通知,要求向广东省运输粮食,而引发“粮荒”的原因是泰国、菲律宾宣布不出口粮食,广东粮食立马告急,“但广西自己都顶不过来,我们赶快报北京,无粮可调。”最后紧急从东北地区“北粮南调”,“泰国跟菲律宾‘关闸’,广东都紧张成这样,所以粮食不能完全依靠进口,我们的饭碗还必须牢牢掌握在中国人的手里。

        要警惕的还有土壤重金属污染。“土壤污染数据很多,每个都不一样,但明确的是,粮食的确被污染了,长江以南很多地方都不‘干净’。”陈章良认为,中国要解决“三农”问题,首先要促成土地流转,达到规模化运营。其次农业科技、机械化必须跟上,提高单产,还要想办法让农民富起来。不过,他也担心,土地流转后农民无地耕作,只能进城打工,或将产生新的社会问题。

        罗云波:转基因致癌是谬论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院长罗云波是坚定的“挺转派”,昨日,他以“从科学谈转基因食品安全与国家战略”为题,试图为转基因“正名”。他表示,转基因育种是把抗病基因整合到需要被改造基因的染色体,“它是杂交育种的升级版,更可控、更快捷、更精确,也更安全。

        他援引数据分析,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共占据1.7亿亩耕地,中国排名第六位。“距离前五名有很大差距,现代农业如果还是面朝黄土的话,那效率是非常低下的。转基因不光是解决我们吃饱的问题,还有营养、疾病等问题。

        他认为,转基因相较于普通食品更加安全,但因为利益集团竞争、社会矛盾等因素的阻碍,转基因食品安全与否才会争论不休,转基因致癌等说法也纯属谬论。

        转基因历史太短,目前没有问题,不等于将来不会有问题?对于常见的“反转”说法,罗云波认为,基因不会积累,“我今天吃了一个基因,三代以后可能会出现问题,这个完全是不可思议的一种推论。

        此外,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没有定论?“这个是活生生被炒起来了,我们要相信科学的共同体。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粮农组织等都明确声明,通过安全评价且目前允许上市的转基因食品其风险不比普通食品高,可放心食用。在这些国际组织的背后,都是科学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