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税务报:让爱与责任绽放

07.08.2015  15:35
      (《中国税务报》2015.8.5)这是一支特殊的队伍,他们爱岗敬业、心怀德善,以无私的奉献和不懈的努力,为贫困学子的筑梦之旅放飞翅膀。他们用爱和责任,诠释了广州国税的精神,在时间的长河里传播爱的力量。他们有一个朴实而光荣的名字——“税爱学子”志愿服务队。

  “税爱学子”志愿服务队成立于2010年6月,是由广州市国税局的志愿者们组成的志愿服务组织。目前,已在广州市范围内建立起11个志愿服务基地、7个青少年文化驿站,长期结对帮扶148名贫困学生,专项奖学金激励覆盖面超过千人。2012年,“税爱学子”志愿服务项目荣获广州市政府颁发的首届广州市志愿服务最高奖——广州奖。藉“税爱学子”成立5周年之际,我们将目光聚集到这个群体,记录他们互助友爱的志愿精神,见证他们爱与责任的美丽绽放。 

  盛夏的一天,广州市国税局的小李像往常一样忙碌工作,这时她接到了一个电话:“姐姐,我考上了从化中学啦!” 

  这欢快的声音来自广州市从化区光联村一位叫陈希湛的孩子,小李已经对他进行了5年的助学帮扶,今天他刚收到从化区重点高中——从化中学的录取通知书,立刻打来电话与小李分享快乐。这一瞬间,小李脑海中跳出无数个欣慰的画面。在过去的5年中,广州国税“税爱学子”志愿服务队,用点滴之爱帮助一位又一位贫困学子圆了他们的读书梦,也收获了流淌在身边的感动…… 

  缘起    让贫困的孩子不再流泪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小李难以置信,在广州这个高楼林立的现代化大都市,还有这么一个角落,诉说着贫困和无助。 

  5年前,小李随着驻村干部去广州市国税局的定点扶贫单位——从化市光联村走访。走进小仪的家,房子是用土砖自己砌的,逼仄的客厅几乎没有像样的家具,破旧的柜子上摆了一台上个世纪80年代的电视机,这是政府送给低保户的。小李刚开口问家里有什么困难,小仪的眼眶就红了,眼泪在打转,哽咽着说不出话来。弟弟小驰坐在旁边,拍了拍姐姐的背,便把头扭向了一边,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据村干部介绍,小仪的爸爸去世得早,妈妈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离家出走了。姐弟俩和年近八旬的奶奶相依为命,由于没有劳动力,每年就靠5100元的低保金过日子。   

  类似这样的家庭还有很多。小河三兄妹自幼丧母,全家唯一的收入就是父亲做水泥工那每月的1000多元,家里还有91岁的残疾奶奶;柱荣因为贫穷,刚刚考上从化重点中学的他不得不面临辍学的无奈;11岁的杏桃,父亲脑癌,奶奶中风,家里靠年近八旬的爷爷拿低保金、粮食补贴过日子,被问到读过什么课外书时,杏桃怯生生地说:“捡来的旧报纸算不算?”听到这句话,小李心里一阵阵地痛…… 

  现实的残酷让走访者们感到震惊和心痛,一个个家境贫困的孩子,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揪紧了他们的心。“要成立一个组织来帮助他们,让想上学的孩子们不再流泪!”走访者们感叹。 

  因志而行,因愿而动。在广州市国税局党组的关心下,2010年6月,“税爱学子”志愿服务队正式成立,一封《“税爱学子”志愿服务队倡议书》在广州国税局系统传播:“伸出您的援手,让想上学的孩子不再流泪,圆贫困学子一个上学梦。”短短一个月,招募志愿者160余名,募集助学款4万余元,挑选6户共13名贫困学子开始了助学之旅。 

  助学    让我们携手筑梦之旅 

  光联村离附近的中学约12公里、小学约7公里,孩子们大多都在学校用餐。中学的餐费、住宿费大约要2000元一年,而小学也要400多元一个学期,这对贫困家庭来说是个不小的负担。志愿者们了解到情况后,积极与政府部门和学校沟通协商,分别与城郊中学、希贤小学签订了助学协议,由“税爱学子”志愿服务队直接向学校支付孩子们的食宿费用。几年来,他们共向学校支付了5万余元。 

  为了激励孩子们用功读书,志愿服务队设置了志愿服务奖学金,对全校前10名和考上重点中学的孩子们设置专项奖励。陈希湛,那个在今年6月给志愿者打电话的贫困学子,在第一次拿到年级前十奖学金时兴奋地说:“我每次都要拿奖学金,以后还要考上从化中学,拿最大的奖!” 

  志愿者们发现,相比物质上的缺乏,纯真的孩子们更需要的是精神的交流与关怀。为此,他们启动了“一对一”结对帮扶项目,帮助孩子们解决生活中的困扰。阿宝,这位初一的小女孩儿在写给志愿者的信里说:“阿姨,我从小是爷爷奶奶抚养大的。我知道他们爱我,但我遇到的好多不开心,不能都跟他们说……谢谢你听我说这些烦恼。” 

  除此之外,志愿者们还捐赠了300多套图书和6台电脑,为光联村的孩子们建成了青年文化驿站。在这里,志愿者为孩子们开设了“彩虹学堂”,给孩子们讲解色彩的原理;在这里,志愿者开展了“文化周”活动,与孩子们一起看电影、玩游戏。志愿者们还带着孩子们去了广州科技馆、海洋馆,拓展孩子们的精神世界。 

  村里的孩子上学不方便,小学生不得不起早摸黑走路去上学,志愿服务队看在眼里、急在心上,集体出资帮助村里开通了光联村到希贤小学的校巴,帮助60多名孩子解决了上学难的问题。校车开通当天,陈仲明——这位3个孩子的单亲父亲,拉着志愿者的手激动地说:“谢谢你们啊,以后我再也不用担惊受怕了!” 

  除了助学,志愿服务队还帮助村里脱贫。他们通过组织争取了45万元的物资,为村里修建9.6公里的道路提供了启动资金;他们联系了当地一家企业,总投资240万元在村里建成大棚蔬菜基地,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几十个就业岗位;他们开启了“公司+农户”的模式,为村民赊销猪崽鸡苗、提供养殖技术,并按市场价回收成品,使村里46户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年收入全部脱离贫困线。 

  责任    让绽放的爱温暖你我的心 

  寒冷冬日,只要心存感动,就会异常温暖。帮助他人,只要真心服务,快乐就会相随。对帮扶者而言,志愿服务不仅仅是社会责任的体现,同时也是一种社会回馈。“在参加税爱学子活动的过程中,我也学会了珍惜、感恩,懂得了肩负的使命和责任,我想我会更好地工作和生活。”志愿者小玲说。“这份责任意识引领着我,无论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上,都是一种坚持。”小黄,这位入职刚一年的志愿者表示。“我是独生子,以前很少有被依赖的感觉,每次看到孩子们亲密的举动、眼巴巴地期待,我也很快乐,我会一直坚持下去。”帮扶了5年的小陈如是说。 

  为了实现互助友爱的愿望,为了这个不懈的追求,“税爱学子”志愿者服务至今已坚持了5年。5年来,一个个贫困学子在志愿者们的帮助下茁壮成长,他们牵挂的眼神、敞开的心怀、乐观的精神,无不让志愿者们感到欣慰:杏桃这位瘦小的姑娘,很内向,第一次见她时,她躲在屋子的一角不愿出来,拘谨和防备让志愿者们搭不上话。如今,她活泼开朗,经常拿爸爸的手机发短信给志愿者们:“哥哥,端午节快乐!”“姐姐,暑假快到了,你们什么时候过来看我……” 

  小仪,这个头几次见面都会眼红流泪的姑娘,现在已经初中毕业了,就读于从化技校。“过去我和弟弟面对了太多的苦难和歧视,老想不开,现在我能正常面对自己的家庭了,我要学好技术,照顾好弟弟,我相信家里会越来越好的。” 

  柱荣是三兄弟的老二,差点辍学的他被志愿者们帮助了5年,如今已经是华南农业大学一名大三的学生了。“我也要当一名志愿者,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现在柱荣也加入到志愿服务队伍中来,读书期间以业余兼职为帮扶他人出一分力…… 

  志愿服务给彷徨中的孩子们带来了信心和希望,看着光联村和村里孩子们的变化,志愿者们感觉社会责任更强了,自己每多出一分力,就会给孩子多带来一点幸福的转变。就是这分社会责任感,从从化这一个小点,扩散到广州全市,从化龙岗村、增城东洞村、增城畲族小学、越秀八一小学、南沙中英文港湾学校……一个又一个志愿服务基地像雨后春笋般被建立起来,一名又一名贫困学子在志愿者们的帮助下茁壮成长。 

  2012年,“税爱学子”志愿服务项目荣获广州市政府颁发的首届广州市志愿服务最高奖——广州奖。随后,志愿服务队启动了“十百千计划”,在一段时期内,建立十个以上志愿服务基地、帮助百名以上贫困学子、将“税爱学子”奖学金覆盖到千人。如今,“税爱学子”志愿服务队已经有上千名志愿者,建成了11个志愿服务基地,帮扶了148名贫困学子,累计捐款接近百万元。 

  世界需要爱,就像大地需要小草,沧海需要浪花。“税爱学子”志愿服务队,从2010年走来,用点滴帮扶和爱心接力,践行着广州国税人的社会责任,在爱的海洋里,传递着人间真情。每一个温暖的回忆、每一刹那感动的瞬间,都沉淀了真诚的奉献,触动了更多的坚定和执著,让国税的文化与精神在羊城大地广为传播、温暖流淌,让贫困学子重拾筑梦之旅,让爱与责任美丽绽放。 

     

编辑:刘甫田
温国辉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
优化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 推进共建粤中国广州政府
广州市委部署干部监督工作
完善干部监督制度机制提高干部监督工作水平 日中国广州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