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这半年之三——经济改革亮点清单
新华社北京6月26日电(记者 孙鸥梦 韩墨)过去半年,中国面对国内外风险交织的局面,保持定力,稳中有为,在改革与增长间力求平衡,多项重要改革和部署稳步推进,亮点频现,为“全面深化改革”奠定了良好开局。
亮点一:用放权激活市场
上半年,国务院60个部门集中公布了正在实施的1235项行政审批事项,是中央政府首次统一“晒”出权力清单。与此同时,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全面实施,降低企业法人注册准入门槛,使我国新登记企业数实现井喷式增长。
国务院还分批分次取消和下放数十项行政审批事项,减少部分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将36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改为后置审批,进一步促进创业就业。
点评:简政放权为企业营造高效、公平的运营环境,让“有形之手”从非必要领域撤出,激发市场和社会自身的“活力基因”。英国《金融时报》的社论认为,政府大胆放权让“市场力量在整个中国经济体系中得到释放”。
亮点二:定向发力精制导
上半年,国务院决定进一步提高小微企业征收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实施范围。央行分别对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和符合条件的部分商业银行实施定向降准。与此同时,中央还通过加快铁路建设和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强棚户区改造和金融支持力度、促进电网和能源投资等方式,既利当前又惠长远,确保经济增长处于合理区间。
点评:上半年,决策层的改革思路体现出“定向调控”、“精准发力”的新特点,避免大规模刺激,而是使用定点、定行业投放政策利好的思路稳增长、促改革。中国美国商会副主席莱斯·罗斯说,这一系列措施造福那些从以往增长中获益较少的社会群体和经济部门,提升增长质量。
亮点三:利率汇率市场化
上半年,中国央行宣布将人民币每日交易浮动区间扩大一倍至2%。央行还宣布存款利率将在最近一两年内放开,为中国利率市场化勾勒出明确的时间蓝图。
中国还正在积极建立上海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进一步促进中国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双向开放和健康发展。而新“国九条”出台更为未来资本市场的建构与发展指明了方向。
点评:金融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需在制度演进和风险控制之间适度拿捏。决策层始终以务实态度推动金融变革,逐步增强市场对利率、汇率的价格发现能力,同时有序引导金融资源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亮点四:引入民资活水来
国务院决定在铁路、港口等基础设施领域向社会资本开放,下一步将推动油气勘查、公用事业、水利、机场等领域扩大向社会资本开放。中国政府还公布了首批基础设施、油气管网和储气设施、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等5大领域向社会资本开放的投资示范项目清单共80个项目。
点评:让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投资进入一些具有自然垄断性质、过去以政府资金和国企投资为主导的领域,有利于扩大内需,增加供给,优化投资结构,激活企业的活力和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打破社会资本此前面临的“玻璃门”和“弹簧门”。
亮点五:新城镇化蓄动力
今年3月,我国正式公布《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要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并通过实施居住证制度,使在城镇就业居住但未落户的城镇常住人口能够享受相应的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强调要推动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同时优化城市布局,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点评: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将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我国城镇化发展正处于重要关口。新型城镇化是解决中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扩大内需和实现产业升级的关键一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