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中国追求“富“与“强“ 用知识优雅区分自己

31.08.2014  12:08

模仿加州规划并不是没有代价。而这些代价早在规划实施前就料到了,比如拥堵不堪的交通。(图片来源于网络)

   参考消息网8月31日报道 英国广播公司网站8月22日称,英国人都熟悉中国制造的产品,它们叫“made in China”。不过,英国人也在问自己,什么是在中国的“made in Britain”?

  《每日电讯报》8月22日作出了回答,答案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势利眼。文章开篇写道:“这是一个典型的无人能够做得完美的商品。

  怎样才能变成“势利眼”?

  那么,怎样才能变成“势利眼”呢?一位名叫詹姆斯·赫伯特的英国商人说,这些富有的中国人,过去喜欢用品牌来突出自己的与众不同,因为这些品牌以前只能在海外买到。

  赫伯特说:“但现在,这些品牌都在中国出售了,他们已经不太能成为社会指标了……所以他们正用自己的知识和优雅来区分自己。

  赫伯特当然也从这种变化中寻找商机,比如他正在教中国的富人们如何打领结,给他们介绍温布尔登和英国皇家爱斯科赛马会上的礼仪,并告诉他们该如何穿着才不入俗套。

  文章调侃道:“当然,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中国的 势利眼 们是要将自己与普罗大众区分开来,而每个英国人都是 势利眼 。

  不过,和前辈们不同,今天英国的“势利眼”们喜欢突出自己比别人知道地更多,比如到Facebook上贴两张度假照片“显摆,”以至于作者不禁感慨,互联网都已经成了“势利眼们最大的论坛”。

  假装在加州

  或许《每日电讯报》里的“势利眼”太虚无缥缈。毕竟,懂点礼仪,打扮精致都不是什么太实在的事。在中国,有房有车可能是最实打实的。

  当日《卫报》整版报道了上海郊区的山寨加州城市规划。只不过,这并不是没有代价的。而这些代价早在规划实施前就料到了,比如拥堵不堪的交通。

  文章援引美国北卡罗兰纳大学的学者宋严(音译)说,上海的城市规划者“犯了此前西方规划者所犯的几乎所有的错误。”宋严回忆,十年前,美国城市规划者曾劝戒过中国的官员不要学习美国,因为美国的经验并不好,但中国的规划师们并不以为然。

  不过文章也说,在意识到这些问题后,中国的城市规划者也在尽量想办法纠正。一位被重庆市政府雇佣做顾问的城市规划专家彼德·卡斯洛普观察道:“一旦他们决定要改变,他们真的能够做到。

  中国要什么?

  这些都是转型中的中国十分有意思的现象,但也让许多中国观察家感到困惑。关键的问题是,今天的中国人怎样认识自己,今天的中国又想要什么?

  最新一期《经济学人》杂志的封面系列文章就探讨了这个问题。文章从英国赴中国的第一位大使乔治·马噶尔尼在1793年失败的出访说起。

  中国和西方一直以来都有很多差异,但今天的中国与西方又需要彼此互相认识对方。备受挫折的马噶尔尼在1793年将中国说成“只是一艘破败、疯狂的战船。”但《经济学人》说,今天的中国已经不是这样了。在过去的两百年中,中国对自己的认知也已经改变。

  自1978年以来,中国不仅显示出自己的灵活性,也显示了自己对“”与“”的不懈追求。文章说:“现在,这些目标近在咫尺,(但)未来的几十年或许将是最困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