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那时是一个出色的开放社会,且持续了很长时间,

25.08.2014  22:22

中国:走向盛唐(公元200年―750年)》大型文物展亮相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从青铜器到石雕,从玉器到丝绸,300多件中国稀有文物亮相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这个名为《中国:走向盛唐,公元200年―750年》的大型文物展将向参观者展示,在汉末到盛唐之间,中国文化融合外来文化并发展到一个顶峰的过程。汉末到盛唐是中国对外来思想和艺术兼收并蓄的一段文明发展史。相当一部分参展文物都表现出异国特色。它们证明,中国当时曾与远在如今的阿富汗北部、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地通商,并在文化上受到印度和北部游牧民族的影响。

  展览的美方负责人詹姆斯·瓦特对记者说:“这一时期引导中国文明走入了其最辉煌的一个阶段。”参展的部分文物印证了鲜卑族在这段时期对中国北部一些地域的控制和文化融入。例如一些当时的艺术品虽然保留着中国雕刻的传统形式,但内容却反映了鲜卑族生活的特征。瓦特指着两尊分别为一名男子和一头骆驼的小雕像说,雕刻是中国式的,但那名男子的外貌明显是鲜卑人。另外,中国汉代的动物雕像中从没有骆驼,因为那时中国还不认识这种动物。另有一块金饰板也是文化融合的证据。它虽然有中国传统象征的龙凤吊坠,但制作的风格却与阿富汗1世纪的艺术品类似。

  瓦特还说,展品中还有一些显然在中国以外的地方制造,后来又传入了中国。比如,一些罗马人吹制的玻璃器皿和一个带有波斯文刻字的银碗。虽然从汉末到盛唐这几个世纪间,中国一直受外来文化的影响,但瓦特说,中国自己的传统文化并没有因此丢失。“中国那时是一个出色的开放社会,且持续了很长时间,这对中国文化的强度和持久性作出了贡献,”瓦特说,“尽管有所有这些外来的影响,但一些中国特色的东西依然保留下来了。”(本版稿件据凤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