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中国馆之父"何镜堂:教学与创作乃一生追求

04.12.2015  10:08

  中新社珠海12月3日电 题:上海世博“中国馆之父”何镜堂:教学与创作乃一生追求

  中新社记者 程景伟

  第二届世界广府人恳亲大会3日在珠海横琴开幕,中国著名建筑学家何镜堂等10人获得广府人“十大杰出人物”荣誉。何镜堂称,荣誉属于整个团队,他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而教育培养学生、创作出好作品则是他一生的追求。

  因设计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而闻名的何镜堂,现是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近日,在绿树掩映又有浓郁现代建筑艺术感的华南理工大学何镜堂工作室,这位77岁的白发长者接受了中新社记者的采访,既聊人生经历、理想追求,也畅谈国家荣誉、广府文化。

  何镜堂祖籍系广府地区的广东东莞,念中学时喜欢数学、画画,后来老师建议他学建筑,因为“建筑师既有工程师的严谨,也有艺术家的浪漫”。1956年,何镜堂考上华南理工大学,从此与建筑结下不解之缘。

  1983年,何镜堂作出了人生中的一个重要决定:举家从北京迁回广州,回到了母校建筑系任职,此时他已45岁。何镜堂说,“我的建筑生涯是从45岁开始的。”这一年他拿下了人生中第一个中标项目——深圳科学馆,成为建筑从业生涯中的转折点。

  此后,何镜堂先后设计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北京奥运会羽毛球馆及摔跤馆、澳门大学横琴校区等众多建筑,而最为人熟知的莫过于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并因此亦被外界誉为“中国馆之父”。何镜堂回忆说,中国馆设计难度大、施工要求高,当时团队仅仅为了决定使用“中国红”作为主色调就花了10个月时间去研究。

  何镜堂坦言,有人说中国馆像官帽、像火锅、像麻将桌,甚至有人说像大裤衩,可谓“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中国馆”,但他们想象的都是中国的东西,这就对了,“建筑师就是要用建筑语言表达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到目前为止没有说‘中国馆不中国’”。

  在何镜堂看来,中国建筑业在世界上的地位仍然不高,建筑技术、专业分工精细化不如西方发达国家先进,话语权当然也就不在中国。而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中国建筑可以更好地走向世界,一步一步前行,将来一定有机会。

  此次授予何镜堂荣誉的广府人联谊总会认为,何镜堂创造性提出“两观三性”(整体观、可持续发展观,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的建筑理论体系,引领了岭南建筑学派的发展,把岭南建筑设计的思想提升到新的高度。

  何镜堂称,对于荣誉,不要刻意地去争,大家认同的时候自然就会把荣誉给你,即使不给也不要紧。他勉励年轻人说,“当一个人的工作和追求与国家保持同步前进时,他就一定能成功”。

  作为广府人的精英代表,何镜堂深受广府文化、岭南文化的滋润并从中受益。他说,其建筑设计创作思想离不开“”的影响,广府人倡导“做人诚实、实干、敢为天下先”,这种文化无形中影响其创作风格。(完)



前5个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7万亿元 同比增长12.5%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王希)国务院国资委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至5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新浪广东
农业农村部部署高温防御工作 落实抗旱保苗关键措施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于文静)据中国气象局新浪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