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巡河|中堂文化广场景观湖消除黑臭,渐成社区“后花园”
经过综合整治,中堂景观湖水质持续好转,湖面点缀睡莲、美人蕉,渐成周边居民休闲的后花园
“氨氮0.009毫克/立方米,总磷0.011毫克/立方米。“5月8日上午10时,中堂文化广场大屏幕上,不时滚动显示景观湖的水质参数情况。水生态治理工程师刘子聪介绍,“湖水达到四类水标准,可以浇花种菜。”
经过综合整治,中堂景观湖成了名符其实的景观
一年前,这个面积3.4万平方米的湖泊,还是周边社区居民心中的“牛皮癣”,墨绿的湖水,散发一阵阵恶臭,微风一吹,周边好几千户人家都赶紧关门窗。经过一年多时间的综合治理,现在大家一有空就围着湖泊转,绕湖散步健身,心情也格外舒畅。中堂景观湖新增的湖中廊桥、龙舟、音乐喷泉等元素展示中堂地域文化,倍添人文情怀,让景观湖“活”起来。中堂景观湖终于名符其实,渐成周边居民休闲的后花园。
源头截污激活一片湖水
中堂景观湖周边住着几万人,还靠近镇政府,周边企事业单位多,水质变化更是牵动了很多人的心。
黎子亮今年68岁,平时喜欢沿着景观湖走几圈。“两年前,水里有腥味,每天最多走一圈。如今,水里有鱼有虾,岸边有树有花,湖中还有睡莲,每天早中晚至少走三圈。”事实上,周边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这片干净的湖泊。
景观湖保洁人员清理多余的藻类植物及漂浮垃圾
这也是对原位生态修复的肯定。刘子聪是被广州资源环保派驻中堂的水生态治理工程师,专门负责景观湖的日常维护与保养,见证了湖水治理全过程。”我看到湖水由黑变清,岸边脏乱差逐渐变身繁花绿荫。“中堂景观湖平均水深在1.2米左右,靠东引运河河道涨潮补水,属于半封闭的水体,治理前水质为劣Ⅴ类,水体偏黄偏绿。从空中看,就是一潭“死水”。
长年累月间,一大批污染物堆积湖底,湖泊内营养丰富,藻类植物疯长,还夹杂腐臭味。2019年,中堂着力整治河涌,将文化广场景观湖列为重点整治民生工程,并引进第三方水治理机构进行治理。广州资源环保中标后,2019年4月进场施工,对景观湖进行治理。
刘子聪坦言,“治理景观湖,源头截污是关键”。截污控源,从源头削减污染物进入景观湖。通过在湖中建设景观浮岛、推流曝气等设施,种植水草、浮游植物,放养滤食性及滤肉性鱼类,构建生态链。将湖区底泥污染物质转化至生物体内,再通过植物养护,鱼虾螺贝生物调控等生态系统结构优化方式,回收生物体,间接减少湖内水体营养物质,激活一片湖水。目前,水体持续好转,逐渐达到并维持在地表IV类水标准,湖水消除黑臭,可直接浇花种菜。
实时监测水质改善生态
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实时播报湖水水质主要参数
截污控源,从源头削减污染物进入景观湖;建设在线监测系统,全天候公开水质参数,借助社会监督力量,促进湖水持续好转,生态环境有效改善。
沿着中堂景观湖漫步,细心的市民会发现,文化广场边竖立的大屏幕,不停地滚动播报湖泊水质参数,氨氮、总磷、COD等数据一目了然。
“氨氮浓度过高,湖里的鱼立马翻白。而总磷浓度过高,说明水域富营养化,藻类植物疯长,甚至出现爆发现象”。黎子亮如是说。
刘子聪介绍,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治理,目前景观湖构建良好生态系统。其中,水草、挺水植物、浮叶植物等生产者,源源不断地供应氧气及养料;鱼、虾、螺、贝变身消费者,微生物成了分解者,对底泥进行改良,净化水质,形成上下层循环的生态链条,实现自净能力。
而水质的变化,通过在线监测系统,每天抽取湖水,检测分析水中的氨氮、总磷、COD等浓度,通过数据联网实时投射在LED大屏幕上,让周边群众心中有数,也成为促进河涌水质改善的“阳光墙”。
如今,中堂景观湖治理工程基本完成,水体比较清澈见底,藻类植物也不再爆发生长。每天两名保洁人员及时清理湖面漂浮垃圾,草长鱼游,水下植物婀娜多姿,水活景美。水体自净能力大幅提升,渐成周边住户休闲的后花园,也是东莞水治理有效改善的典型样本。
全媒体记者 周桂清/文、图
全媒体编辑 贾庆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