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堂马沥村:凉亭变身“议事亭” 解决村里大事小事

17.10.2020  01:06

中堂镇马村党群服务中心马路对面,依河而建了两座凉亭,平时既是村民休闲聊天的地方,更是大家共同议事的场所。在这里,一件件“鸡毛蒜皮”的小事,被摆上台面,党群共商共治,画好基层治理“同心圆”。马沥村推出的“凉亭议事”制度,不但新颖,而且颇有成效。

议事亭推动共治共享

桥对面的小广场已经在进行扩建,届时还将增加更多的公共设施,城轨天桥下的边角花园也进行了美化,可以增加停车位。大家提出的这些建议很好,我们都会持续跟进、积极落实。”议事亭内,马沥村党工委委员梁许成一边倾听村民诉求、建议,一边梳理清单,党务干部逐一记录,精准对接居民需求。

马沥村深化“凉亭议事”工作传统,研究制定了一套富有特色的“凉亭议事机制”,在凉亭里设置了“民意信箱”,公示了“24小时热线电话”;同时规定每月1日为议事日,由党员干部带头,召集村民在凉亭议事。

通过“凉亭议事”等工作模式,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动基层共治共享,取得了明显实效。比如,有群众在议事会上提出了停车难问题和旧篮球场升级改造的问题,半个月后,进村道路两旁就规划了标准停车位,新增加停车位140多个,旧篮球场也逐步升级为风雨球场。“凉亭议事”有力促进了群众从“干好分内事”到“共同参与村里事”的转变,汇聚起群众自治共治的合力。

同时,马沥村建立“党员+调解员+群众”的党群交流模式,在新建的喜庆楼设立“徐炳超调解工作室”,充分发挥老党员以及本地有调解经验人员在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中的实践优势,为村民提供法律咨询、纠纷调处等服务。将发现的隐患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力争做到“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矛盾在一线化解”。

连心桥连起乡风文明

另外,马沥村结合美丽幸福村居建设,投入400多万元建设曹溪桥并将对岸的荒地改造成一个具有休闲绿道、石桌、石凳、路灯、文化宣传栏的文化公园,让市民休闲健身多了一个好去处。曹溪桥的建设不但提升了马沥村一河两岸的人居环境,更为村民开辟了更多的休闲娱乐场所,架起党员与群众沟通的桥梁,因此被称为“连心桥”。

马沥村现在包括由佰德水泥厂改造的马沥公园在内的公园大大小小共有3个。活动场地的增加、设施的完善激发了群众文体活动的蓬勃开展,目前马沥村有龙舟队、太极队、曲艺社、旗袍协会、篮球队、醒狮队等多个民间团体,覆盖了各个年龄层次的群众,经常性的群众文体活动更是大大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锻炼了身体,群众的文明素养不断提高,乡风文明进一步得到涵养。

值得一提的是,为传承龙舟文化,马沥村党工委把闲置多年的旧仓库改建成为龙舟训练基地,为龙舟爱好者提供活动场地支持,党员引领群众组建了“马沥众志龙舟俱乐部”,不仅丰富了马沥村的龙舟文化形式,还代表马沥村参加了多项龙舟赛事,赢得了不少奖项和荣誉。

自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以来,马沥村加大治安管理力度,把平安村居建设与乡风文明建设有机结合,据统计,今年以来马沥村行政案件数和警情数明显下降:2020年1-9月行政案件数为4宗、警情数28宗,同比下降约55%和24% 。

全媒体记者 韦琼 通讯员 邱发平/文

通讯员 袁景文/图

全媒体编辑 符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