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博物馆首展,诸多“大国重器”亮相
大洋网讯 2月25日下午,中山大学“我们这五年”主题展览在广州校区南校园博物馆开幕,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陈春声教授、校长高松院士共同为主题展览揭幕,这也是南校园博物馆建成后首次开展亮相。
主题展览总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
为迎接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中山大学特别策划“心怀国之大者 奋进一流前列——我们这五年主题展”,该展分为高举旗帜、立德树人、国之大者、人民至上4个展区,包含“高举伟大旗帜 迈向世界一流”“加强党的领导 提升党建质量”“完善育人体系 强化自主培养”“建设卓越队伍 践行人才强校”“提速科研发展 创新文化传承”“优化学科布局 完善办学格局”“提升服务能力 展现中大力量”“践行人民至上 服务健康中国”8个单元,全面总结和梳理了中山大学五年来取得的重要发展成就和改革发展经验,生动讲述中山大学五年来心怀“国之大者”,奋进“一流前列”的故事。
据了解,此次主题展览总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以图片、图表、实物、模型及多媒体互动等多种形式,全景呈现中大师生追求卓越、迈向一流的生动实践和奋进故事。
展览亮点:多个“大国重器”亮相
除了珍贵的图片和影像资料,还有诸多中大“宝藏”在此次展览中悉数亮相,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天琴一号模型、空间引力波探测地面模拟装置、天琴VR
从引力到引力波,有一群浩瀚宇宙的探秘者,他们用39年的时间探索引力的本质。天琴计划是罗俊院士于2014年提出的空间引力波探测计划,预期于2035年前后在约10万公里高的地球轨道上,部署三颗全同卫星构成边长约为17万公里的等边三角形星座,建成空间引力波天文台,进行基础物理、天体物理及宇宙学的前沿研究。此次展览展出了天琴一号模型、空间引力波探测地面模拟装置模型、反射镜模型,更有天琴VR,带上头盔,深度探访天琴,筑梦深空,现场还配有动画版科普视频。
中大谱仪模型
中大谱仪是国内首台直接几何高能非弹性中子散射飞行时间谱仪,2022年底完成建设,建成后将成为我国重要的磁性材料和物质科学动力学性质研究平台,支撑物理、化学、材料、医学等多学科研究项目。
“中山大学”号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模型
2021年6月26日,“中山大学”号在位于上海长兴岛的江南造船成功交付。“中山大学”号是目前国内设计排水量最大、综合科考性能最强、创新设计亮点最多的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是多学科领域、多功能、多技术手段的海上移动科研平台和人才培养基地,承载着中大人经略海洋、报效祖国的时代使命。
深圳校区建设砖
启建于2015年的深圳校区已完成一期工程,在2021年培养出第一批本科毕业生,以建设百年不落后的世界一流大学校园为目标。2020年8月,深圳校区首批35万平方米的建设项目启用,截至2022年底深圳校区已完工总建筑面积约105万平方米。此次展览用深圳校区的建筑用砖,拼放成数字5的造型,记录着深圳校区建设走过的5年。
逸仙路的砖和琉璃瓦
一条逸仙路,横联历史悠久的中大红楼和校园建筑,纵穿康乐园,可谓是康乐园的“中轴线”。2021年7月,逸仙路的翻修计划拉开帷幕,按照百年道路的建设理念,采用花岗岩石材,兼具耐磨的实用效果,同时又给人厚重及历史沉淀之意。此次展览专程展出了修建逸仙路的砖和琉璃瓦等实物。
除了上述“宝藏”之外,还有南极风凌石、3500米超级深水海底管道、学术名家的重要研究成果、化州橘红饮片、阿者科分红木牌……这些“宝藏”是中大这五年砥砺奋进的生动注脚,讲述了中大人艰辛付出的背后故事。
近年来,中山大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根中国大地、瞄准世界一流,坚持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道路,各项事业取得跨越式发展,已形成“三校区五校园”办学格局和文理医工农艺综合发展的学科布局,为新百年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林霞虹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陈忧子
通讯员:郑梦婕、吴立坚、余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