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第五校区落户深圳光明新区

04.11.2015  11:09
深圳市与中外名牌高校合作办学又有新进展。

 

深圳市与中外名牌高校合作办学又有新进展。昨日,深圳市政府与中山大学签署共建世界一流大学战略合作协议,将在深合作新建校区——— 中山大学· 深圳。学校位于光明新区新羌片区,占地5000亩,预计于2018年9月开始投入使用。办学规模2万人,包括本科生12000人左右。学校将建设约20个 学院(系),医学类学科是建设重点之一。

胡春华见证签约

昨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 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广东省省长朱小丹,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马兴瑞,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陈春声的共同见证下,深圳市市长许勤与中山大学校长罗俊共同签 署《深圳市人民政府 中山大学共建世界一流大学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深圳市政府与中山大学将在深合作新建校区——— 中山大学·深圳。

官方消息称,该校办学规模为全日制在校生20000人,其中包括本科生12000人左右,硕士和博士研究生8000-10000人。学生录取分数和学位授予 标准与中山大学广州校区一致。学校拟选址深圳市光明新区新羌片区,校园占地面积约5000亩。预计将于2018年9月开始投入使用。

学校将建设约2 0个学院(系),重点建设医学类学科(主要为临床医学、公共卫生、药学等)和新兴工科交叉学科(主要为与生物医学、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科 学、先进制造等相关的工程技术学科),以及海洋科学、经济学(金融)等学科,建成拥有文、理、医、工相对齐全的学科体系,以及从本科到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 体系,成为具有综合性学科优势的大学校区。

将建三所附属医院

学校将面向全球高标准招聘优秀教师。为支撑学校医学类学科发展,双方还将依托中山大学附属医院的优质资源,共同在深建设三所附属医院,开展医学科研和高层次人才培养。

学校的目标,是通过10年左右努力,将中山大学·深圳建成具有中国特色、传承中山大学办学传统、若干学科水平居于国内国际前列、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学校区,成为支撑引领广东经济社会发展、辐射亚太地区的高层次创新人才重要培养基地。

中山大学表示,深圳校区将积极探索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学生教育模式;积极探索建立适应世界一流大学培养要求的人才培养新机制。在签约仪式上发言的广东省副省 长陈云贤寄望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借助深圳独特的创新环境,在管理模式、课程设置、人事制度、人才培养、学生工作等方面,创新办学的体制机制,早日实现建设世 界一流大学的目标。

链接

中山七院后年起试运营

中山大学与深圳市将合作在深圳建设三所中山大学附属医院。其中,建设中的光明新区新明医院,将成为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

新明医院是深圳市政府重点投资建设项目,拟投资10 .33亿元,项目选址光明圳美社区,距离未来的中山大学深圳校区仅数百米。医院占地8万平方米,建筑面 积约13.5万平方米,规划设计床位800张,目标是建成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等功能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工程预计于2016年底竣 工,2017年5月试运营。

相关负责人介绍,新明医院建设规格颇高,将定位于国家级保健中心、医疗科研中心、危重症诊疗中心、灾难急救中心、珠三角区域性医疗中心。医院建成后,将可有效缓解光明新区看病难问题,大大提升区域健康医疗服务水平,还将辐射周边的东莞、惠州等地。

观察

深圳缘何牵手中大?办学支持医卫发展

一直以来,深圳作为一座新兴城市,高校数量与在校生规模偏小,办学层次和水平也有待提高,与深圳作为全国经济中心城市的地位不匹配。为了快速提升高等教育规模与水平,近年来深圳除了建设南方科技大学,更多将重心放在与中外高校合作办学上。

日前,深圳市教育局局长郭雨蓉指出,城市高等教育体系的构建,需要长期的积淀和持续的努力,像深圳这样一个只有35年历史的城市,确实遇到了很多的压力和困难,“希望通过开放合作,创新机制,缩短我们高等教育发展的路径和历程,实现超越式发展。

2002年,深圳开始西丽大学城建设,陆续引进清华、北大、哈工大来深办学,但办学层次为研究生,招生规模也不大。近两年来,以合作办学模式设立、筹建的大学、学院在深圳不断涌现。

市教育局局长郭雨蓉日前介绍,经过5年努力,深圳已汇聚了28所国内外顶级高校来深合作办学。除了去年招生的港中大(深圳),获批筹建的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以及昨日签约的中山大学·深圳,还有一批特色学院、项目在积极筹备中。

建设高水平大学是深圳高等教育的牛鼻子和重要着力点,牵一发而动全身。”今年6月份,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马兴瑞在调研南科大、深大时就表示,建设 高水平大学,做大做强深圳高等教育是市委市政府工作的重要着力点,当前尤其要加大与国内外一流医科大学合作,建设高水平的医科类院校和附属医院,为深圳医 疗卫生事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中大的局不止于“三地五校区

 目前,中山大学拥有广州南校区、东校区、北校区和珠海校区四个校区。加上新建的深圳校区之后,中大将形成广州、珠海和深圳“三地五校区”的新格局。向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战略目标加速迈进。

 2015年3月,年初到任的中大新校长罗俊提出“三个面向”、“三大”思路。把“面向学术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三个面 向”作为学校发展指导思想,最终实现文理医工的全方位发展。同时,树立“大团队、大项目、大平台”的“三大”的基本思路,引进一批帅才,组织大团队,组建 大平台,争取大项目,尽快提升中山大学的学科水平,力争进入国内高校第一方阵。

  珠海校区将是亮点

 珠海校区将是中大发展的新亮点之一。7月,中山大学与珠海市人民政府签署协议。校方表示,未来5年,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成为中大投入重点,到2020年,办学经费总额 将达30亿。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引进高层次人才,到“十三五”末期,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将建设成为具有一流办学水平和广泛国际声誉的现代化滨海校区。

 中大校长罗俊曾透露,珠海校区将迎来发展的“第二春”,将建成多个国内高校的“唯一”。譬如,珠海将在凤凰山建设天文台、天文馆,而中大将成为全国唯一有自 己天文台的高校;珠海还将修“一洞一路”,即面积1万平方米的引力物理实验山洞和到天文台馆的上山公路;珠海还将改造海湾大道为景观绿化带,修建3.2公 里的人工沙滩,而中大将成为全国唯一拥有沙滩的高校。

  将引进和培育12—15位院士

在“大团队”的建设上,今年中大已先后引进3名院士。截至今年7月,中大已有院士20人,其中全职院士10人。

据了解,中山大学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谋求实现学校关键办学指标“倍增计划”,计划5年内引进和培育12—15位院士、引进25—30位千人计划入选者。

在大平台建设上亦有新进展。今年9月6日,中大与广州市人民政府举行了广州超算中心委托中山大学管理协议书的签署仪式,广州市正式将广州超级计算中心移交中大进行管理。

6月陈春声接受南方日报采访时表示,中大在推动三大科学工程成为国家级工程,包括推动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天河二号)成为国家级科研平台、筹建精准医疗国家实验室、根据国家战略需要实施“天琴”计划。

他还表示,未来5年中大的老师和科研人员的数量将增加一倍。随着老师的增加,广州校区将推动小班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而珠海校区的发展也会带动整个中大的内涵发展,达到固本强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