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对话高校“美女学霸“:求学与择业,都要扛得住失败

18.08.2014  09:28



在昨天举行的示范性中学学生会主席论坛上,与会的同学和嘉宾展开热烈互动。

在论坛上,同学们围绕各主题深入讨论。

  东方网8月18日消息:据《新闻晨报》报道,由新闻晨报、市西中学共同主办的第11届上海市示范性中学学生会主席论坛昨天在市西中学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为“移动时代的创新学习”。两位来自知名高校的学生偶像——中国人民大学青年教师、传播学博士、专栏作家常江和上海市优秀毕业生、复旦大学优秀学生标兵、“全能型学霸”张安琪担任演讲嘉宾,他们与来自上海70所市、区实验性示范性中学的近500名中学生代表进行了对话。本次论坛支持单位是精锐教育,数据合作伙伴是问卷网,新闻晨报教育公众号“上海升学”进行全程报道。

  昨日,学生会主席论坛在上午举行了主论坛,下午举行了分论坛。在上午的主论坛上,张安琪、常江分别与中学生代表进行了对话;下午分论坛,则围绕商业梦、未来在哪里、学生领导力分组进行了讨论。

   主席论坛移动时代的创新学习
  
   美女学霸”张安琪:

  成功有偶然性,但要耐得住寂寞
  
  在昨天的第11届上海市示范性学校学生会主席论坛上,复旦大学“门萨女神”张安琪坦然回答质疑,将自己的失败经历与心路历程告诉台下的众多中学生,“我自己选的路,就算跪着也要走完。

  张安琪最近成了网络上知名度颇高的“美女学霸”,这次上海书展上,她与母亲合著的新书又被众多家长争购,这也引来部分网友对其成功模式是否能够复制的质疑。

   谈成就

  成功没有捷径可走
  
  顶着“上海市优秀毕业生”、“哈佛全额奖学金”、“门萨女神”、“新东方最年轻托福老师”等光环,张安琪一直被众多学弟学妹视为偶像级学霸。虽然在演讲中,张安琪一直谦虚地自称“一不小心就考了个全国一等奖”、“不知怎么就拿了第一名”,但当谈及在荣誉背后付出的努力时,她直言,“成功没有捷径可走”。

  原来,在女神光环下,张安琪从来不把自己当作本科生,不把自己当作女生,也不把自己当作年轻人。高三时,她常常连续10小时做题;大学时,她连续十几天在实验室每天工作16个小时;为了考GRE,她在3个月的时间里,“除了呼吸,就是背单词”,单词量从5000迅速突破到2万个。张安琪表示,她并不是追求分数的“应试机器”,而是自小从家庭教育中养成超乎常人的坚韧性格。

  张安琪坦言,成名后被很多人问起是否有快速成功的秘诀,但在她看来,不管是背单词还是搞科研,唯有老老实实下功夫才能达到目标。

   谈失败

  所有的结局都是好的
  
  被网友广为熟知的张安琪总是以成功者的形象出现,但在昨天的演讲中,她也为现场学弟学妹们带来新书《门萨女神张安琪的成长之路》,透露自己成长过程中的诸多失败,以及由此引发的焦虑、迷茫、自卑。

  2007年得到青岛二中直升班面试资格。她为了备考耗费极大精力,参加各种培训,却榜上无名;在高中化学竞赛中,她以微弱的分差,与一等奖擦肩而过;高考时,因为数学、理综失常,她无缘省状元,与梦想中的名校失之交臂,甚至想过复读一年。

  面对这些挫折,张安琪显示出超越年龄的成熟。她说:“我经常鼓励自己:所有事情的结局都是好的,如果不是好的,说明还没到结局。

  在19岁首次应聘新东方托福老师时,张安琪听遍了新东方所有名师的课程,准备了十几万字的备课笔记,却在初次面试时因年龄太小、气场不够而落选。在其后的两个月内,她每天站在复旦光华楼门前,鼓足勇气旁若无人地大声练习英语演讲,最终“修炼”成广受学生好评的新东方最年轻托福老师。

   谈质疑

  成功要耐得住寂寞
  
  成名后,张安琪也遭到不少网友质疑,“如果不是遇到了一个好导师,如果不是所选方向比较容易发表论文……可能不会有如此的成就”。

  对此,张安琪直面质疑,认为成功固然有偶然性,但扛得住失败、耐得住寂寞是自己走向成功的关键。

  她坦言,在大学里自己从未参加任何学生会或社团,而是一心埋头搞科研。但两年过去,周围参加社团活动的同学纷纷获得各种荣誉,而自己在科研上几乎无所进展。在这样的时刻,她仍坚持初衷,“我没有寒暑假、没有休息天,经常连续十几天每天在实验室呆上16个小时,这样的劲头连很多博士都达不到,腊月二十八还泡在学校图书馆里查资料,对我来说,既然是自己选的路,就算跪着也要走完!

   校园男神”常江:

  你看世界的时候,世界也在看你
  
  作为省高考文科状元考入北京大学,清华传播学博士,徒步游历欧洲14国,兼具教师、媒体人、电影人、作家等多重身份的常江,昨天现身第11届市示范性中学学生会主席论坛,与70多所示范性高中500多名学生对话,畅谈人生规划。
  
  谈旅行

  以行走的方式开拓视野
  
  “你在经历这个世界的时候,世界也在经历你。”昨天,青年教师常江与同学们分享了自己作为一个普通文科生走过的路。常江说,自己曾经为了拍摄一幅照片,经历各种坎坷爬到山顶,现在看来,当时成像的照片并没有特别了不起,但重要的是这份经历。在非洲考察期间,他在街头被当地人要求表演中国功夫,“世界上有各种误解,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完美。

  常江强调,旅行的意义,是“”而不是“”,在走过的路上,所经历的东西和思考,才是人生的财富,最终到达目的地看到的风景,并不重要。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当然是必要,但如果没有行万里路,不具备国际化的文化历史视野,就不会形成完整的世界观。常江举例说,就像你要看一幅《蒙娜丽莎》名画,你全然可以打开互联网,网上再大、再清晰的图片都能看到,但当你历尽千辛万苦,从中国到达法国卢浮宫,你在路上经历的一切似乎更有价值。

  “走在这个世界上,你也是世界的表演者之一。”常江鼓励同学们,要以行走的方式开拓自己的视野,“努力做世界的一部分,而不是冷眼的旁观者。

   谈表达

  要先有事实,后有立场
  
  常江谈到,如今移动时代有个通病,是按照立场的角度来进行社会判断,人们的价值判断往往会按照被灌输的路子走,从互联网很多发酵的事件来看,对于事实究竟是什么的,则变得非常模糊。常江告诫同学们,表达既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义务。“我们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对于信息是否有甄别能力,是不假思索按照别人教导我们的方式去说话,还是先弄清事实再发表观点?”常江对同学们说,要养成时常质疑的精神,先有事实,后有立场。

  拍摄独立电影和照片也是常江对生活的一种表达方式,他与同学分享说,自己曾经在美国西北大学无心拍摄过一张风景照,被记者用在报纸上后,有一天他收到了一位癌症晚期病人的电邮,“在我生命快要走到尽头的时候,我依然看到那些即将萧瑟的树木,坚强地挺立在湖边。”这张照片改变了那位病人弥留之际的心境,这让常江感觉非常宽慰。“你也应该做一个‘有机的’知识分子,也许有一天你的表达就能影响另一个人的生命进程,改变世界。

   谈传奇

  得到意外的快乐
  
  对于自己被界定为具有传奇经历的“男神”,常江不好意思地笑笑。对于自己“一不留神”考了省高考状元,然后在中国到欧洲完成了自己的本科到博士的学习生涯,常江对此的总结是,到了什么时候就去做什么,想得到什么就使劲去做。

  “从性格上看,我是一个普通人。”常江认为,自己有那么一点点幸运,因为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兴趣和欲望的驱动和指使,自己并不希望从中获取什么利益,赚到什么钱,但“最后上天总是眷顾这样的普通人,最后总是获得意外的快乐。

  常江觉得自己是个理想主义者,这听起来不坏,谈到理想,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同学们,“你对理想的捍卫,无论多么微不足道,都有可能让这个世界变得美好。

   分论坛之高中生@商业梦

  现场近七成学生希望从商,数名高中生已在淘宝开店赚零花钱
  
  暖场活动还在辩论“高中生商业活动于校园,应该走进来还是走出去”,之后便有高中生表示自己在淘宝上开店,赚零花钱。让人吃惊的是,这还不是个例!这是发生在昨天下午举行的第11届上海市示范性中学学生会主席论坛之“高中生@商业梦”分论坛上的一幕。现场的一项随机调查表示,有近七成的高中生希望大学读商科专业,未来从商。

  开学后升高三的谢佐坤已经在淘宝经营了一年的糖果店。对于这段经历,她十分津津乐道:“自从开店以来,我的货已经发往过全国各地,还和快递公司建立了定点联系。开店完全解决了我的零花钱问题。

  而松江一中的沈妮也在淘宝上开店一年多,她自称“我就是个卖面膜的”,还现场向全体学生做起了全场广告“大家如果有需要海外代购的,尽管来找我!

  现场,一位嘉宾临时发起了一个调查,发现有近7成的学生表示,上大学后希望选择商科类专业,未来从商。

  对此,嘉宾们给出了自己的建议。福布斯中文网记者顾隽华指出,对世界500强的CEO大学本科专业背景调查显示,以物理、生物、历史等学科居多,极少有CEO本科就读商科专业的。他建议中学生把该学的东西学习好,努力提高自己的素养,商业素养自然会提高,而不要为了从商而学商。

  迪士尼大中华区前市场总监李锦建议,那些希望提高商业素养的高中生努力学习基础知识,然后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商业实践。
  
  分论坛之我的未来在哪里

  选择专业遵从自由意志和实际情况,关键要听从内心
  
  上什么大学、选什么专业,是摆在所有高中生面前的一道选择题。如今,他们面前的选项越来越多,困惑也越来越大。在昨天的三个分论坛中,讨论生涯规划的“我的未来在哪里”分论坛吸引了众多高中生参与。

  “高中时代如何度过?”“如何平衡学业压力与课余活动?”……面对中学生的提问,分论坛嘉宾、上海报业集团团委委员、《申江服务导报》记者姜晟颖建议,高中时代如学有余力,不妨多参加一些学生活动,通过这些活动锻炼处事能力、丰富人生经历。姜晟颖本人就曾任曹杨二中学生会主席,也是第2届学生会主席论坛的与会代表,她在论坛上结交了一群校内校外志同道合的朋友,她十分珍视这些少年时代的友谊。

  高中生的关注点并不局限在眼前。他们对自己的未来充满憧憬,也不乏困惑。“大学学什么专业好?”“哪些职业具有巨大潜力?”对于高中生们提出的这些问题,常江表示,大学学什么专业与未来从事什么职业尽管关系密切,但并不具有必然联系。“不用看到社会上哪些职业热门,就赶紧报考相关专业,我认为,选择专业还是要把自己的兴趣放在首要位置”,常江说道,“当然,也要了解社会对人才的基本需求,如果哪一行业连年出现严重的供过于求情况,除非你对这个专业兴趣特别浓厚,否则最好还是避开。

  有意思的是,常江话音刚落,就有高中生紧接着提问:“万一感兴趣的专业不利于就业,该坚持理想,还是向现实妥协?”常江对此表示,不存在“应该”如何选择这回事,每个人都要遵从自己的自由意志和实际情况做选择,关键在于听从内心。“如果你是个理想主义者,就会选择理想主义的道路;但如果你选了个专业,毕业后钱很多,父母也很满意,这能令你觉得高兴,也是不错的选择。
  
  分论坛之学生领导力

  “破冰”环节互相认识,团队临摹画作体验“领导力
  
  昨天下午的学生领导力分论坛与众不同,特别是论坛一开始的“破冰”和“暖场”环节,分论坛的学生“领袖”以及嘉宾们都参与其中,气氛十分热烈。

  在“破冰”环节,来自不同中学的学生代表们被分为7个小组,每个小组通过平板电脑下载了一幅画,然后集体临摹完成画作。有的小组几乎就由一个人完成,有的小组以接力的形式,每人画几笔。其中临摹梵高名作《呐喊》的一组,甚至将一张A3纸裁剪成12张小纸,大家分别临摹,最后拼接成《呐喊》。

  “这个集体画画,其实就是个‘破冰’环节,让大家先互相认识。”论坛策划者之一、育才中学学生代表黄以清说,自己曾在学校里参加过类似的活动,互动性强,是很好的“破冰”方式。“大家在临摹过程中,也会对作为论坛主题的‘领导力’产生一些感受,有的团队可能是‘家长制’的,有的团队可能是平等协作的。

  在完成集体画作之后,主持人还现场征集大家理解“领导力”的关键词,领导力需要哪些素质?学生代表们纷纷举手:威信、感召力、责任感、亲和力、创造性……


  昨天参加“学生领导力”分论坛的三位嘉宾,全部来自复旦大学。在回答中学生代表关于学生会主席应该“无功为过”还是“无过为功”时,复旦大学研究生会主席、2011年中美杰出青年培训项目成员林光耀表示,学生会主席的工作需要创新,创新就要勇于试错。“首先要调查了解同学们的需求,比如一个活动同学们是否喜欢;其次,要清楚试错成本,假如失败了,最严重的后果是什么。如果这两点都没有问题,那就大胆去创新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