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培育“平安细胞” 3年来实现零“医闹”
中山警方破获一起贩毒案,缴获毒品海洛因4.1公斤、毒资124万元。
在全省21个地市中,中山市在社会综合治理方面的工作上算得上“尖子生”。作为全省唯一一个连续五届获得“全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优秀市”的城市、全国社会综合治理最高奖项“长安杯”连续三届得主,中山市近年来一直完善社会共治机制,打好“全民牌”,创建无“医闹”城市、场所无“三害”城市,通过培育“平安细胞”,促进社会治安环境持续向好。据统计,2014年中山全市刑事案件发案率比2011年下降50%,今年上半年比去年同期下降15.8%。
跨区贩毒团伙被一网打尽
去年,中山办案民警在日常侦查中发现,四川籍女子阿燕在中山涉嫌伙同他人,从潮汕地区购买毒品后分批销往全国各地。警方侦查后初步判断,该女子参与贩毒的可能性极大。禁毒支队牵头,联合禁毒特警协同行动队、石岐公安分局成立专案组,对以阿燕为首的贩毒团伙成员展开全面侦查。
随着侦查的深入,警方发现阿燕与汕尾陆丰的“三哥”(陈某文)取得联系,准备在中山进行毒品交易。得知这一消息后,专案组果断决定收网。当陈某文等人携带毒品至沙溪镇某小区内进行交易时,专案组一路跟踪并潜伏在外,待陈某文等人开门时冲入,阿燕、陈某文、周某兵等4名嫌疑人当场落网。警方现场缴获6公斤毒品。
随后,专案组继续耐心梳理该案的上下家线索,成功抓获涉毒嫌疑人25人,缴获冰毒约2338克、手枪1把。历时近半年,这个往返于粤东和珠三角两地的特大贩毒网络终于被打掉。
“1+2+3+N”模式协同缉毒
中山市公安局禁毒支队成功侦破该案件,“1+2+3+N”缉毒破案模式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广东毒品犯罪日趋隐蔽化、智能化、组织化、暴力化,警方侦破毒品案件,不仅要缜密侦查,还需要长线经营、多方收网,对缉毒团队提出更高的要求。
针对当前禁毒工作的严峻形势,中山市公安局探索了警种横向协同、市镇上下联动的“1+2+3+N”缉毒破大案模式。“1”是指1名情报民警提供精确的情报作支撑并作行动预警;“2”是指在收到涉毒情报后,2名禁毒支队民警以搭档制负责日常侦查组织工作;“3”是指调派3名分局民警负责配合线索立案、摸排核查;“N”是指若干名特警队员参与抓捕行动,形成相对固定的毒品大案联动侦破模式。
“过去办毒品案件,从发现情报到分析研判,再到立案侦查、后期抓捕,主要都是靠缉毒民警来干,但缉毒民警人手不足,工作强度非常大,效率不高。创立‘1+2+3+N’办案模式,就是为了破解这个难题。”中山市公安局禁毒支队支队长冯立洲告诉笔者。
按照“1+2+3+N”模式,多警种协同作战的机会大大增加。比如,在查处涉毒场所时,禁毒部门可以大范围申请调动特警参战;进行路面执法时,禁毒部门可以和巡警联合,对可疑人员进行唾液验毒、在卡哨查缉毒品,可以和交警联合开展酒驾、毒驾同检;在公安监管场所,可以对送看守所、拘留所的违法犯罪嫌疑人跟进验毒结果,实现“逢嫌必检”深挖扩线工作;还可以和边防部门协作,共同侦办毒品案件。
这种多警种参与办案、网上网下协调作战模式大大提高了缉毒效率。据统计,中山警方2014年破获各类重特大毒品案件33宗,其中省、部目标案件共29宗,比2013年同期增加70%;所破获的毒品刑事案件和抓获的毒品犯罪嫌疑人数均为2013年的两倍,破获省目标案件数量为全省第一。今年以来,全市侦破了16起部督、省督毒品目标案件。
近年来,各地发生多起“医闹”事件,严重影响了医院正常秩序和社会稳定。
中山也曾发生过“医闹”事件。2012年谭培安调任中山市公安局局长后,着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重拳整治“医闹”。中山公安部门梳理已有的法律法规,制定了工作指引,明确“医闹”的9种情形,明确“早发现、早介入、早控制、早疏导”的原则,明确公安分局局长为责任人,按照“医闹”人数的3倍警力出警,并在各医疗机构设置一键式报警、在警务室派驻公安警务人员等。工作指引还明确,只要出现“医闹”苗头,公安机关接到报警后,15分钟内就要出警,如果疏导工作行不通,就强制将医闹者带离现场。这样一来,就让公安机关从“事后打击”变为“事前防闹”。
中山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成立以来,共受理医疗纠纷121宗,成功调解107宗,成功率达88.4%。据悉,自2012年4月来,中山市医疗机构已连续3年实现零“医闹”。
■对话
中山市副市长、公安局长谭培安:
“不把吸毒人数降下来,禁毒就不可能出现拐点”
南方日报:中山这两年开展“大收戒”行动,提出“全民禁毒”,反响很不错。
谭培安:病残吸毒人员成为社会一大隐患。2013年,我们决心重拳整治这个问题,在全市展开“大收戒”行动,当年就做到了病残吸毒人员“应收尽收”,至今收戒了700多人。在当年全市十件民生实事的问卷调查中,老百姓对“大收戒”行动最满意。去年我们开展娱乐场所“无三害”行动,开展百万禁毒志愿者系列大行动,今年又启动“百万新中山人禁毒大行动”,通过禁毒宣传,进一步压缩毒品的生存空间。国家统计局中山调查队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山市民对禁毒工作支持率达到了97.9%。可以说,这是一项民心工程。
南方日报:从全国范围看,毒品蔓延的形势越来越严峻。你认为如何扭转这种形势?
谭培安:只抓制毒贩毒,不重视收戒、康复,禁毒就事倍功半;在高压打击毒品的同时,下大力气抓吸毒收戒和社区戒毒康复,禁毒就事半功倍。有市场就有供给,如果不能降低对毒品的需求,不把吸毒人数降下来,禁毒工作就不可能出现拐点。所以,我们必须转变禁毒工作思路,既要铲除制贩毒源头,也要抓好社区康复工作。在这方面,中山已在东区、石岐、小榄、大涌等镇区、街道试点社区康复戒毒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吸毒人群复吸率大大下降,南区沙涌村戒断率达到100%。
南方日报:杜绝“医闹”现象不是那么容易。中山创建“无医闹城市”,有哪些做法?
谭培安:过去对中山的“医闹”情况,警察不敢管、不敢抓,到了现场也只能看着不法分子在医院里闹。说到底,这是不敢负责任。医院的正常运转受到威胁,群众就会对公安机关有怨言,所以我们下决心解决这个问题。在处理医疗纠纷问题时,防范胜于处置;而在处置时,疏优于堵。我们在全市24个镇区的公立医院都设了警务室,加大警力配置和巡逻防控,还有醒酒室、投诉接待室、专业护院队;集中打击医托、黑救护车等等。通过多个层面推进医疗纠纷处置工作,积极引导医患双方通过协商、行政调解、人民调解、诉讼等方式来解决医疗纠纷。中山连续3年多没发生“医闹”,成为名副其实的“无医闹城市”。
南方日报:有人大代表和法律学者提议“医闹入刑”,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谭培安:从中山这几年创建无“医闹”城市的实践看,要解决“医闹”,目前的法律法规已经够用。现在社会有一种不好的风气,所谓“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我认为所有职能部门都应该依法行政,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才不会给各种“闹”留下空间。
南方日报:在平安建设工作中,你们怎么平衡“打”和“防”的关系?
谭培安:中山一直坚持打防结合,构建了“党政主导、部门联动、公安主力、全民参与”的平安建设工作格局,取得了良好效果。在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的同时,特别注重“平安校园”“平安医院”等“平安细胞”的培育,我们不但要继续巩固“无医闹城市”、场所无“三害”城市、无“三非”城市的成果,还要创建无传销城市、无邪教城市,把平安建设基础夯得更加扎实,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从实践来看,我们的做法最终实现了党委满意、群众满意、基层满意、各方满意的效果。(洪奕宜 赵威 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