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局探索产品质量社会共治

10.12.2014  23:04

  中山市质监局认真学习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同志在首届中国质量(北京)大会上的重要讲话,领会精神实质,在简政放权、强化善管基础上,探索建立产品质量社会共治机制,初步形成推动质量提升的叠加效应和强大合力。

   一、夯实构建共治理论基础。 组织认真学习,撰写了8000字的学习体会文章《构建我国产品质量网络化治理机制探析》。同时,将总理讲话作为集中学习日的重要学习内容,加发编者按,要求全市质监系统细读深研,积极开展质量社会共治探索。

   二、扶管并重,明确企业主体责任。 在产品质量治理中,企业是主体。中山市质监局通过免费培养首席质量官、开展质量培训、技术分析会等方式,引导支持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目前,该局已为企业免费培养首席质量官149名,今年为中小微企业免费培训质量技术人员1122人次。在积极扶持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的同时,加强制度建设,推动市政府出台了《中山市工业产品重大质量事件企业主动报告和产品质量追溯实施办法》,明确了企业在质量事件中的责任和义务。

   三、优化资源,形成市场倒逼机制。 独立设置12365举报投诉中心,接受企业用户和消费者的投诉举报,受理包括家用电器、灯具、服装、燃气具等产品的举报申诉291宗,在做好调解的同时,一手抓行政执法、稽查部门主动介入,一手抓教育引导、支持消费者走民事诉讼维权,形成市场倒逼产品质量提升的机制。

   四、购买服务,发挥社会力量作用。 利用中山市政府提供的技术标准战略专项资金等扶持产业发展资金购买社会组织提供的服务,为企业提供标准、计量、质量、特种设备培训1975人次。充分发挥中山市质量技术协会、标准信息协会、特种设备协会、计量协会等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向上述组织转移行政审批事项5项。

   五、着眼长远,营造崇尚质量氛围。 利用国家级、省级中小学生质量教育基地开展质量意识培养,已经有1.8万名学生及其家长接受了质量实践教育。深入开展质量教育进校园活动,在中山技师学院等职业院校举办“质量意识与质量改善活动”、“质量和质量标准”系列专题讲座,400名学生参加培训,提高了未来劳动者的质量意识。与主流媒体合作,营造“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创造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社会氛围。9月份以来,在中山市人民广播电台滚动播发质量公益广告200多条次,合作播出《质监之声》7期。

                      (中山市质监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