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婚姻家庭辅导项目化解家庭矛盾

26.10.2015  15:03

婚姻的导航灯,家庭的稳压器
              ——中山市婚姻家庭辅导项目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婚姻是家庭的基础,家庭建设的核心是婚姻关系。近年来,中山市妇联主动作为,创新实施婚姻家庭辅导项目,通过与婚姻登记机构建立转介合作关系、与法院完善家事审判诉调对接工作机制、动员镇(区)妇女之家承接项目,打造跨部门合作、多层级参与的工作平台,提升婚姻家庭工作的专业化和社会化,成效显著。
  一、项目需求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社会价值多元化,婚姻登记程序简化,闪婚闪离、冲动离婚等社会现象有上升趋势,家庭受到一定冲击。为此,市妇联针对中山婚姻家庭问题进行专项调研。在调研中了解到:一部分夫妻对婚姻法认识不足,在离婚过程产生家庭纠纷,甚至引发社会矛盾;离婚导致部分家庭尤其是妇女生活陷入贫困;离婚使儿童缺乏归属感与自信心,易使儿童形成不良个性,导致行为失范,严重的引发犯罪;人口流动性大,对婚姻家庭的影响不容忽视。
  二、项目目标
  明确婚姻家庭辅导项目需达到“缓和家庭矛盾,减少冲动离婚,提升婚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的工作目标,并确立了项目阶段性工作任务:第一步,试点实施,成立市级婚姻家庭辅导室;第二步,以点带面,布点10个镇(区)级婚姻家庭辅导室试点;第三步,全市24个镇(区)都设立婚姻家庭辅导室,形成全市的转介合作机制和沟通网络。
  三、项目实施
  通过专业辅导化解婚姻家庭矛盾,提升婚姻质量,减少社会矛盾。为此,2012年市妇联进行了项目顶层设计并实施试点,2013年通过多方协调加强源头保障,推动项目成长发展。
  (一)争取多方支持,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是主动作为,试点推进工作。2011年底,通过人大提案方式向市委、市政府反映,建议实施婚姻家庭辅导项目。2012年,市妇联投入3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市民政局支持提供办公场地,在市婚姻登记中心成立了中山市婚姻家庭辅导室。
  二是整合资源,实现持续发展。市妇联争取分管妇联和民政工作的市领导支持,向市民政局及时反映试点实施情况。2013年、2013年每年获市民政局20万元经费支持,从2015年起市民政局确定连续三年提供项目20万元经费,市婚姻家庭辅导室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是积极争取,拓展基层网络。2012年底向市社工委申报社会创新观察项目,项目入选2013年度市社会创新观察项目,市社工委支持资金90万元,为项目从中心城区覆盖到镇(区)、方便群众就近获得服务提供了条件。动员镇(区)妇女之家申报项目,拉动相关镇(区)配套资金,设立了10个镇(区)级婚姻家庭辅导室。
  (二)创新运作方式,实施规范管理
  一是以公开招标形式购买服务。市妇联对全市社会组织进行了摸底调查,按照项目化运作方式,参照市民政局社工服务规范指引,制定了项目方案,明确了项目需求,量化工作指标和服务时数,通过公开招标购买社会服务。从“妇联做妇女工作”转变为购买服务运营项目。每年有3个以上社会组织参加竞标。
  二是以严格管理促项目规范化。制定了项目资金管理制度和项目实施指引,包括项目的资金管理、服务内容、服务指标、场地设施和监管责任等内容,并根据项目实际每年调整。市婚姻家庭辅导室每月、镇(区)婚姻家庭辅导室每半年向市妇联报告工作,市妇联定期召开会议总结交流项目工作,市民政局、市妇联每年考核评估项目执行情况。
  三是以高素质人员确保服务质量。要求市婚姻家庭辅导室配置的2名专职一线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中级社会工作师或二级心理咨询师以上资质;镇(区)级婚姻家庭辅导室要求配置2名兼职工作人员,其中至少1人具备中级社会工作师或二级心理咨询师以上资质。市妇联每年组织项目人员集中培训,各合作社会组织定期安排督导培训。
  (三)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拓展项目平台
  一是横向建立婚姻家庭辅导室与妇联、婚姻登记机构、法院的之间的转介关系。妇联、婚姻登记机构将需要深度介入的个案移交婚姻家庭辅导室,由婚姻家庭辅导室跟踪处理并回复交办单位;法院将家事审判案件移交婚姻家庭辅导室调解处理,婚姻家庭辅导室按照诉调对接工作流程处理后回复法院。婚姻家庭辅导室如遇到项目推广、资源链接、工作瓶颈等困难,妇联积极协助解决。
  二是纵向建立市、镇(区)两级婚姻家庭辅导室之间的合作关系。各婚姻家庭辅导室通常分别处理辖区内受理的咨询和个案,镇(区)婚姻家庭辅导室如遇到疑难个案可以转介市婚姻家庭辅导室,市婚姻家庭辅导室接案并提供帮助;市婚姻家庭辅导室在处理咨询或个案后,必要时可以转介案主就近参加镇(区)婚姻家庭辅导室的小组或社区活动,巩固服务效果。
  三是创新宣传方式,引导群众理性处理问题。联合市律师协会、心理咨询机构等社会组织,结合个案点评、分析,在各类媒体开设专栏进行专题宣传,如在中山日报开设“平安家庭 与婚姻同成长”栏目,在中山广播电台开设“我爱我家”、“婚姻与法”等栏目。以“心理情景剧+专业辅导”融入“平安家庭·幸福剧场”,为群众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多种渠道宣传项目,提高项目知名度,促进群众理性处理婚姻家庭问题,从源头上促进婚姻和谐。
  四、项目成效
  一是建立完善了婚姻家庭矛盾社会协调机制,强化了婚姻家庭领域的公共服务。妇联、婚姻登记机构、法院等部门建立了转介合作关系,加强对社会组织的业务指导,规范项目管理,满足了群众在婚姻家庭领域的公共服务需求。
  二是凝聚社会组织参与服务,培育相关组织专业成长。妇联干部通过参与项目,专业素质明显提升。相关部门和合作组织通过实践促进专业发展,带动其他组织在专业化道路上探索成长,促进婚姻家庭服务纵深发展。
  三是掌握了全市婚姻家庭的共性问题和主要问题,积累了一批婚姻家庭咨询、个案资料,通过数据分析、案例剖析,为策划课题面向社会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推进项目从侧重治疗性逐步向加强预防性转变提供了支撑。
  三年来,项目开展咨询服务1484例服务1957人次,个案服务148例,开展小组活动26个,社区活动97场、服务7575人。其中涉及离婚调解325例,经过辅导206例放弃离婚,调解成功率达63.3%。项目得到群众认可,社会知晓率迅速提升,主动求助的群众显著增加。项目入选中山市社会创新观察项目并获优秀。项目工作在2014年全省妇女维权工作会议上作为经验推广。中国妇女报以及省、市报刊对项目进行采访和报道。据报导,广东省离婚率在全国倒数第四,中山离婚率位居珠三角地市末位。
  下一步,我们继续深化实施婚姻家庭辅导项目,争取实现24个镇(区)全覆盖设立婚姻家庭辅导室,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在婚姻家庭领域的需求,为建设幸福和美中山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