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带着经验作风感情帮扶紫金县

29.05.2015  14:37
   作为扶贫开发“双到”攻坚战的主力军、前线战士,中山帮扶紫金县30个贫困村的驻村干部有备而来,他们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肩负中山市赋予的光荣使命,整理了装满法宝的行囊来到紫金,不仅带来了帮扶资金,还带着发展经验、工作作风、真挚感情来帮扶紫金人民。

   带着经验来扶贫。 通过上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中山市积累了很多很好的扶贫经验,也培养出了一批有经验的扶贫干部。新一轮“双到”扶贫工作,中山市很多对口帮扶单位派出有经验的扶贫干部,以老带新开展工作,得以快速、深入的推进扶贫工作,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东凤镇派出参加过上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吴汉辉、吴志鹏同志带领两位扶贫新人帮扶紫金县紫城镇的横径村、蓝坑村,他们从解放思想、改变观念入手,以提高两委战斗力为支点,以贫困村民生、基础设施建设和培育农业主导产业为工作重点,工作迅速打开局面。尤其是培育横径村的主导产业工作,取得了可喜的工作成效。进驻帮扶两年时间,带动了246户农户参与黄花茶种植,并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建成加工厂,打造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年产值超200万元,让产业化致富之路深入民心。他们的帮扶工作得到了当地干部群众的高度认可,其中吴汉辉同志继一轮被评为省扶贫先进个人后,本轮继续被评为省扶贫先进个人。

  带着作风来扶贫。 中山火炬开发区在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中帮扶紫金县瓦溪镇四条村,任务艰巨。开发区党工委派出刚在部队副团级转业的干部何永泰同志带领17名干部驻村开展帮扶工作。何永泰将部队的优良作风带到了扶贫工作中,采用了堪比军事化管理的制度开展扶贫工作:一是制定管理制度。成立科学合理的工作人员管理架构、制定驻村干部管理规定、生活制度、请销假制度和值班制度;二是明确岗位职责。首先将帮扶队伍分成4个小组分别帮扶4个贫困村,同时又在内部成立信息档案组、项目工程组和后勤保障组,明确分工和合作。同时坚持每周工作例会制度,及时传达上级精神、总结工作情况,有效发挥集体研究决策作用。三是规范队伍作风形象。制定驻村干部行为规范,驻村干部统一挂工作牌上岗,让群众更直观地认识和了解驻村干部,接受群众的监督,树立中山扶贫干部严谨、良好的形象。在何永泰的带领和管理下,驻村干部拧成一股绳,注重集体荣誉,发挥了超强的战斗力,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效。一系列的荣誉称号也接踵而至,其中开发区工作组荣获省扶贫先进集体称号,帮扶上东村的中山市火炬开发区张家边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获得省先进社会扶贫企业荣誉,帮扶洪田村的中山市火炬开发区临海工业园开发区有限公司获得全国社会扶贫先进集体称号。

  带着感情来扶贫。 中山市派出的扶贫干部多数在三、四十岁,是单位的骨干,更是家中的顶梁柱,需要照顾孩子、赡养老人,但他们仍旧依依不舍离开中山,以诗人汪国真的名句“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作为座右铭,来到紫金开展扶贫工作。其中政法委联合工作组的组长王宏刚就是其中一员。他离开三岁的女儿和近80岁的父母来到南坑村,将亲情怀在心里,将照顾家里的重担留给妻子,开始了扶贫之路。王宏刚每次打电话回家,女儿哭着说的最多的话就是“我要你现在就回来”。这是男人的软肋,是对男人最残忍的锤炼。他深知自己肩负的使命,只有将自己的满怀亲情释放为对山区人民无限的深情。他经常深入到村中走家串户,哪家房子需要维修、谁家孩子读书没钱、谁生病需要帮助他都了然于心,他对村民的帮扶和关怀无微不至,有时看到太困难的村民阿婆,还会自己偷偷塞点钱给她。在他的带领下,驻村工作组得到了村民的广泛爱戴,同时取得了可喜的工作成效: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民生工程逐步完善,居住和生活环境大为改善,村集体和村民收入大幅增加,整个南坑村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新气象。政法委联合工作组也获得了省扶贫先进单位的荣誉称号。

  中山扶贫人是在用心去扶贫,他们付出的真诚与真心,换回村民的信任与发展。他们将继续这条帮扶之路,因为,他们认为帮扶是有意义的事,是做好事、做善事,是最应该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