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山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0%实施技改
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同时,国家、省、市各项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创新政策不断出台,中山工业发展面临危与机并存的局面。如何推动工业和信息化提升发展,成为中山在“十三五”期间需要面对的重要命题。
“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突破性发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取得显著成效,基本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先进装备制造业为支柱、生产性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新格局。”日前,市经信局在其“十三五”规划的征求意见稿中,提出十大重点任务。其中,加快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被摆上重要位置,勾勒出未来中山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五年蓝图。 南方日报记者 何伟楠 林晓琼 郭冬冬 游玉华
1.持续优化产业结构
五年内规上高新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比达21%
近年来,伴随着全新产业浪潮的兴起,世界各国均以创新为驱动加快工业战略调整,重塑竞争新优势。围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如何推动工业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成为中山在“十三五”期间需要面对的重要命题。
市经信局在其“十三五”规划的征求意见稿中提出,“十三五”期间,中山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达到75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6%,比2014年提高7.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高新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比达到21%,比2014年提高3.9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突破性发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取得显著成效,基本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先进装备制造业为支柱、生产性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中山市经济研究院院长梁士伦认为,过去,各地关于新格局的提法更多是泛泛而谈。而市经信局提出的打造产业发展新格局,有更具体的内容和更新的意义。他表示,从工业产业结构来说,中山当前工业格局仍以传统产业为主导,先进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所占的比重还比较小,急需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这是打造产业发展新格局的必由之路。
打造新格局,首先需要通过增加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比重,实现工业结构的内部优化。其次,“十三五”期间,中山还需要通过对现有“小”、“多”、“散”的工业园区整合优化,打造档次高、服务配套齐全,具有一定规模的大型工业园区,从而实现工业空间结构的优化。通过创新、提高智能化水平等,促进产品质量优化提升,提升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的比重,提高工业产品的核心竞争优势。梁士伦表示,“一镇一品”的专业镇经济模式早已被打破,各镇产业园区存在雷同形势,未来需要在“多镇一品”的格局下,通过强镇主导、镇区联合,实现工业空间结构的优化。
梁士伦认为,中山是工业大市,对于庞大的工业体系来说,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撑严重不足,难以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某种程度上,这种现状提高了中山制造业的交易成本。对于中山目前的商务环境而言,最大的短板是生产服务、中介服务、商务服务的支撑不足。“十三五”期间,中山对于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依然强烈,发展提升空间很大。
2.全面推进智能制造
两年内公共服务企业超500家
想象一下,你家中的照明系统可以设置“阅读”、“娱乐”、“会客”等照明场景。通过智能手机上的一键式控制软件或者墙壁上的控制面板,即可随心所欲改变各种灯光的色彩、亮度与搭配。
在位于古镇灯饰大厦内的中山大学古镇半导体照明研究中心,就有这么一个照明体验区,其灯具的控制点数多达26个。为了使光环境的调控更为丰富,大多数灯具的光源都采用双色温调光调色LED照明光源。当前,中山大学古镇半导体照明研究中心正致力于将这套智能家具系统产业化,同时推动相关的行业标准制定。据了解,使用这套智能照明系统,其费用或与现在装修中的购灯费用相差不大。
业内人士预计,仅2014—2015年两年智能照明行业将额外提供至少600亿元人民币的市场空间。如果按照30%的年复合增长计算,保守估算,到2018年此项数值将达到近800亿元,5年内累计数额超过2000亿元。
中山照明产业从传统的加工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变,预示着中山制造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在市经信局公布的“十三五”规划征求意见稿中,完善智能制造体系成为较为关键的一个任务。规划中指出,中山将加快制订智能制造规划和配套政策、大力发展智能产品、应用推广智能制造生产模式、完善智能制造服务体系,以智能制造为突破口,加快推进制造强市进程。
但在推进智能制造的过程中,许多困难仍需政府与企业携手面对,尤其是在智能制造服务体系建设方面。仍以智能照明产业为例,由于古镇灯饰产业以中小企业为主,这些企业在电子信息与控制等方面技术能力薄弱,投入有限,导致在智能照明领域缺乏经验,甚至可以说是零基础起步。“最关键的还是高端技术人才的缺乏。虽然古镇营商环境很好,但与大城市相比在对高端技术人才的吸引力方面仍显不足。”中山大学古镇半导体照明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李军说道。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加快完善智能制造服务支撑体系,市经信局的征求意见稿中特别提到,中山将加快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企业提供智能制造展示和体验、一体化智能改造咨询和实施、智能设备融资租赁以及专业技能人才服务。力争到2017年,中山市公共服务平台服务企业超过500家,培训专业技术人才3000人次以上。
3.发力“互联网+”
助推中山美居产业加速升级
中山美居产业作为中山传统优势产业,在此次经信局公布的“十三五”规划征求意见稿中也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2016年,市经信局计划加快编制“互联网+”行动计划,以“互联网+”思维垂直整合中山美居产业链,推动互联网应用与工业设计、智能制造、互动展示、体验销售等环节相融合,带动中山美居产业加快转型升级。
意见稿中还特别指出,将加快建设中山美居基于互联网的3D DIY体验中心和实体体验酒店,探索建设中山美居数字家装、古镇灯饰等子平台,推进中山美居产业园的二期改造和招商工作。
经过几年的高速发展,中山美居产业园目前招商入驻企业达200家,其中电子商务企业超100家,包括中国首家泛装饰O2O交易服务平台安乐窝、全球最大垂直专业灯饰电商平台中山暴风科技有限公司,还有作为传统企业升级典范的吾爱电子等行业龙头企业。这些已入驻的企业,通过与美居产品供应链相结合,正稳步助推中山产业加速转型升级。
中山美居产业园相关负责人表示,产业园从建设之初起就始终坚持互联网化的发展思路,并将电子商务和创业设计作为发展核心,推动前段设计、中间生产智能制造、后端销售的全链条打造,力求为中山美居产业发展提供完整且多层次的服务。接下来,产业园还将以基于互联网的3D DIY体验中心和实体体验酒店为支撑,实现电子商务和产品体验的有机结合,助力中山美居产业集群打造和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2016年,中山美居产业园还将打造易创空间、硕泰智能机器人和中国家居控股体验中心等项目,约12000平方米的三期工程届时也将动工改造。预计到2016年底,该产业园将容纳设计及电商企业超300家,年产值达数十亿元。
据了解,未来5年中山还将加快建设中山电子政务云二期工程,积极推动大数据、云服务与信息安全等产业基地建设。同时,还将加快建设行政服务云、位置服务云、电子商务云、教育云、健康服务云、食品安全保障云,积极探索工业公有云和私有云建设,推动“互联网+”对产业、社会服务和城市管理的深度渗透。
发展目标
自主创新
到2020年,市级以上工业企业技术中心达到400家,其中省级以上90家;争创省级以上工业设计中心5家。
经济效益
到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18.1万元/人,年均增长3.7%。
产业结构
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达到75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6%,规模以上高新技术制造业增加值达到44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1%。
智能制造
到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0%以上实施智能制造为核心的技术改造,智能装备产业实现增加值80亿元。
工业经济
到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969亿元,年均增长7%;工业投资年均增长8%,工业技改投资年均增长20%;主营收入超百亿元企业10家。
十大任务
1.加快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2.大力发展中山智能制造
3.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
4.优化产业组织结构
5.推动中小微企业发展壮大
6.完善产业发展载体
7.深入推动绿色发展
8.进一步提高信息化水平
9.建设新型专业镇
10.做好对口帮扶十大重点任务
专家声音
中山应当好珠三角区域协同发展“二传手”
“十三五”期间,在市域内,中山可以四大全国百强镇为龙头,带动相关镇区,形成多个产业集群,在本市内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实现本市内部的区域协调发展。在珠三角区域,中山应着力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布局等,找到区域协调发展中的定位,实现与周边区域的产业协调、共享发展,为珠三角9市协同发展做好“二传手”,树立和谐发展的表率。
广东省《加快推进创新驱动发展重点工作方案(2015—2017年)》明确:以深圳、广州为龙头,连同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市等7个地级市共同创建,形成“1+1+7”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格局。
“1+1+7”模式,实际上打破了过去广佛肇、珠中江、深莞惠三大经济圈的“3+3+3”组团式发展格局。“1+1+7”模式,更为注重珠三角9市之间区域协调发展的有机整体性。在这个珠三角“一盘棋”的整体中,无论是区位还是经济发展水平,中山都处于中游水平,中山也因此有着更为重要的战略地位。就像排球比赛中的“二传手”,中山应承担着珠三角较强市与较弱市之间承接沟通的区域发展协调人角色。